糖尿病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老年患者居多,但是现在却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患上了糖尿病,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么患了小儿糖尿病都会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小编就具体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发现孩子有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
糖尿病肾病
病程长,起病早的小儿糖尿病患者,可伴有糖尿病肾病,产生率与病程有关,5-9年者,约为8.0%,10-14年为25.2%,大于15年者为33.8%,病变以肾小球轻度增生为主,引起弥漫性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测定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20—200ug/min)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呈现临床蛋白尿(大于0.5克/24小时)甚至是肾功效衰竭。
糖尿病眼病
小儿糖尿病大多于病后10—15年合并单纯性非增殖型视网膜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把持不佳有密切关系。轻度的视网膜病变可随血糖的把持而好转。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性转变是微血管病及新生血管形成。眼底可见水肿,渗出,絮状斑,微动脉病及出血,也可有黄褐病变。小儿糖尿病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5年致盲率为50%左右。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内多元醇代谢亢进,造成山梨醇蓄积,使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此外,高血糖所致的非酶糖基化反应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壁细胞损伤,形成视网膜病变的特点性转变。也有少数病人产生白内障。
神经病变
小儿糖尿病的神经侵害重要是于四周神经与四周神经的脱髓鞘病变有关,这种脱髓鞘转变与四周神经髓磷脂经非酶糖基化作用,引起免疫球蛋白的沉积及糖化终产物的形成年龄有关。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烧灼感。病程长者,可伴有胃肠功效混乱及排尿障碍等自主神经病变,中枢神经也可受累如脑萎缩等。
骨关节病变
小儿糖尿病骨关节病变的重要表现为骨矿物盐减少,骨密度减低,掌骨x线皮质变薄,其原因不明。高血糖时肾小管钙和磷的重接收减少,可能是骨矿物质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表现是关节运动受限,双手手掌不能合龙,但多无疼痛。其原因可能是肌腱胶原组织的糖基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沾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酮症酸中毒的产生,一方面与胰岛素的尽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尽对增加有关。如生长激素,有发动脂肪分解,导致大批生酮氨基酸的产生及高血糖素等。小儿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时,重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大多大于16.65mmol(300mg/dl),血酮升高,尿酮体阳性,血ph降落,二氧化碳结协力降落。
以上就是关于“患了小儿糖尿病都会有哪些症状”的全部内容了,大家看了之后应该有所帮助,小编在这里还要提醒广大患者,孩子有了糖尿病,不要过度惊慌,一定要镇定下来,为孩子选择一家好的医院治疗,千万不可盲信广告,随便治疗。
相关阅读
小儿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饮食
小儿糖尿病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能引起脑梗
糖尿病会引起脑梗。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这些是动脉硬化的易...
1个回答
治疗老年糖尿病
老年得了糖尿病之后,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做正规的治疗,让医生给做糖尿病的评估,看有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再根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五驾马车,就是糖尿病的教育、饮食、药物、运动还有胰岛素的治疗,去调整血糖的水平。如...
1个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
糖尿病引起神经病变常见于周围神经,也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改变,你会感觉手指、脚趾麻木、疼痛,自主神经病变会出现腹泻、便秘,阵发性心率失常等情况,因...
1个回答
糖尿病 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有很多,除了药物控制,还应该注意患者平时的饮食,血糖高是禁止吃水果,可以用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时是可以吃水果的,但要注意...
1个回答
糖尿病是什么症状引起的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1、患者会经常感觉到口干舌燥,然后喝水会变得很多很勤,但是不能改变口渴的情况。2、患者经常出现饥饿感,吃东西的次数会变多,吃完很快会饿。3、小便次数变多,并且小便的时...
1个回答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
遗传饮食等各种因素都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大体上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相关糖尿病、其他类型相关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半跟感染以及免疫异常有关;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生活方式、肥胖等各种因...
1个回答
糖尿病引起压差大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