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血液检查 主要是筛查可引起心肌肥厚的代谢性疾病,如检查空腹血糖、血中肉碱、乳酸盐、丙酮酸、氨基酸浓度等;检查尿中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及其含量。
2.X线检查示 心脏正常或轻度增大,约1/4病人心脏大小正常,1/2病人心影稍增大,1/4心脏呈中度至重度增大,以左室为主,左房也可扩大。大多数增大的心影系左心室肥厚和(或)左心房增大的结果。可能会出现肺静脉淤血,但明显的肺水肿较少见。
3.核素检查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核素心室造影时,可见到左心室腔变小放射性浓度降低,围绕左心血池可见一圈放射性空白区,为肥厚心肌的壁影。因本病多为不对称性室间隔增厚,故可见增厚的室间隔突出心腔,二尖瓣前移,流出道狭窄,放射性浓度减低。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呈高动力状态,且在收缩早期教变更为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前1/3射血分数(1/3EF)及高峰充盈时间正常或增高,但病变心肌顺应性降低致使射血时间延长。随着病情进展,少数病人可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表现,由高动力型转变为低动力型,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峰充盈下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均有舒张期充盈障碍,顺应性降低,表现为高峰充盈时间明显延长,峰充盈明显降低。
4心电图检查 可显示左室肥厚、ST段下降、T波倒置、左房肥大、异常Q波、QT间期延长。少数出现预激综合征或其他室内传导阻滞图形。婴儿患者常有右室肥厚,可能反映右室流出道梗阻。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见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少数患儿心电图正常,但大多数患儿心电图明显异常:
(1)左心室肥大。
(2)异常Q波(30%~50%):深、窄而持久不变,多见于Ⅰ,Ⅱ,Ⅲ,aVF,aVL或V4,V5导联。病理性Q波的形成,一方面与肥厚室间隔除极的初始向量向前上方运行有关,造成Ⅱ,Ⅲ,avF为异常Q波,右胸导联为高窄R波;另一方面与心肌纤维化、变性及排列紊乱致电动力下降或消失有关,使室间隔向右前除极向量加入,造成左胸导联出现异常Q波。
(3)ST-T改变:可见以V3,V4为中心的巨大T波倒置。IHSS患儿胸导联多数无深的倒置T波,甚至浅的倒置T波也很少见。
(4)心律失常:常见的有预激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和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等,亦可见窦房结病变、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由糖原贮积病(Pompe病)造成的HCM,其心电图有典型的三联征:短P-R间期、QRS波群异常高大和广泛的T波倒置。心率变异性(HRV)检查无助于对HCM高危猝死患者的检测;而QTc离散度测定显示HCM患者QTc离散度明显增高,且梗阻型QTc离散度显著高于非梗阻型,QTc离散度与室间隔肥厚程度显著正相关。QTc离散度是HCM伴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预报因子。
5.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HCM较有意义,是HCM的确诊手段。正常婴幼儿室间隔厚度≤4mm,学龄前儿童≤5mm,年长儿≤7mm,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相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监测到下列改变:
(1)室间隔: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活动度差,心腔变小,左室收缩期内径缩小,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IVS/LVPW)为1.3~1.5。心室壁增厚可侵犯不同部位:前间隔占10%~15%,前间隔和后间隔占20%~35%,单纯室间隔后部、心尖部或前侧壁约占20%,前侧壁及室间隔占50%。
(2)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压力阶差:左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达9.3kPa(70mmHg)以上。
(3)SAM现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移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of the anterior mitral leaflet,SAM)现象,与肥厚的室间隔相接触。SAM现象始于收缩期前1/3末,在收缩期中1/3时与室间隔接触,形成左室流出道狭窄。舒张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距离较正常者小。SAM现象可能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微小血管病变、心肌氧供需失衡、室壁活动障碍和心肌大片变性纤维化有关。
(4)主动脉瓣:主动脉瓣收缩期扑动,在收缩期提前关闭,呈半闭锁状态,等容舒张期时间延长,部分患儿可有主动脉瓣反流。
(5)心功能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可见心室舒张早期血流E峰加速时间延长,舒张早期E峰减低,E峰减速度DEF显著减低,舒张晚期A峰代偿性增高。
(6)LVEF下降,心功能改变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
6.心导管 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HCM已可取代心导管检查。考虑手术治疗时应做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压力阶差、心室肥厚部位及程度、心腔变形、流出道狭窄及瓣膜反流等情况。少数婴儿HCM需做心肌活检,以除外Pompe病(Ⅱ型糖原贮积病),但后者骨骼肌活检可确定,而且安全。左室腔与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压差>2.67kPa(20mmHg),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心室造影示心腔缩小变形,主动脉瓣下呈“S”形狭窄,心室壁增厚,室间隔不规则增厚突入心腔,左房也可同时显影。心尖部HCM左心室造影可显示“黑桃样”改变。右室肥厚型HCM需行右室造影。
7.胸部X线检查 X线检查无特异性,肺血正常或轻度肺淤血,心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左室增大。婴儿患者多心脏扩大,并有肺纹理增多,肺淤血现象。
8.磁共振成像 能提供更详细的形态学资料,可检测整体收缩正常的HCM患者区域性的左室不同步运动,对于分析由左室充盈指标产生的模糊结果更有价值。 6.放射性核素检查 可见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容量、峰值射血率、峰值充盈率、高峰充盈时间及舒张末期前1/3的充盈分数等异常。
9.心内膜心肌活检 考虑手术治疗时应做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压力阶差、心室肥厚部位及程度、心腔变形、流出道狭窄及瓣膜反流等情况,少数婴儿HCM需做心肌活检,以除外Pompe病(Ⅱ型糖原贮积病),但后者骨骼肌活检可确定,而且安全。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异常巨大,核周常有“光环”围绕,线粒体增生变性。组织化学测定有严重糖原堆积,免疫化学测定显示肥厚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具有诊断意义。
10.遗传学检查 进行家族史调查,并明确基因突变,并协助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小儿心肌病在线咨询
更多
心肌病和冠心病的区别是什么?
心肌病和冠心病都是心脏病。主要区别是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劳累,情绪化,体力旺盛,感冒等因素,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pal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心肌病主要由心腔扩大,心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影响心血管系统并引起呼吸困难症状。
1个回答
心肌病可以吃鱼吗?
心肌病患者可以吃鱼。心肌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饮食方面,避免摄入过于油腻的食物,避免摄入含糖和含盐过多的食物,注意粗粮、细粮均衡搭配,适当进食含K+、Ca+2丰富的食物,避免饱餐,以免增加心脏负荷。二,病情稳定的时候可以活动,但是要注意活动的量和时间,以不超过最高心率的60%为宜,运动中如有不适,即可停止。
1个回答
右室心肌病寿命是多久?
右心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其特征是右心室心肌逐渐替代了脂肪和纤维组织。左心室也可能受到影响。青春期发病,临床室性心动过速,右室扩大和右心衰竭等。可以在特殊的ε波中看到心电图V1导联,患者容易死亡。右心室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青少年一旦患上该病,其预后并不乐观。进行剧烈或剧烈的运动后,可能会导致猝死。
1个回答
心机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
收缩性心肌病的超声表现为心包增厚,回声增强;心脏的形状改变,例如心脏的收缩位于房室环处,心脏的形状会像葫芦一样出现;房室大小的改变,主要是双倍的。在放松的中后期,壁活动受限,左心室壁受限。此外,舒张期室间隔出现异常向后运动。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扩张表明肝脏充血的改变;脉冲多普勒表现出二尖瓣舒张期血流呼气的增加,减速时间的缩短等。
1个回答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如下:在第一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与劳累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次,它可能导致心绞痛,心前区疼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第三,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疲劳和头晕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晕厥或休克。第四种类型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并引起心pit和心律不齐的症状。
1个回答
右室心肌病早搏怎么治疗?
这取决于关联的过早搏动类型。如果是早期,则建议选择β受体阻滞剂,但如果患者伴有频繁的室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则建议应用胺碘酮。索他洛尔还可以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应注意监测qt间隔。一些专家认为,它的作用可能比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更好。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