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脑萎缩

>

多系统萎缩的预防方法

多系统萎缩的预防方法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多部位进行性萎缩的变性疾病或综合征。病理上主要累积纹状体黑质系统(纹状体黑质变性)、橄榄脑桥小脑系统(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和自主神经系统等。每种MSA综合征都有特征性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各综合征由于损害部位不同组合,临床症状可出现交替重叠。最终发展为三个系统全部受损的病理和临床表现。MSA人群患病率估计为20/10万,约1/3的病人最初被误诊为特发性Parkinson病,MSA的高发年龄为52.5-55岁,常于病后7.3-9.3年死亡。男女发病率为1.9:1。

  高发人群:多系统萎缩(MSA)在50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平均发病年龄 52.5-55岁。

  高发人群的预防:在50岁以上的老人要特别注意做好身体检查,一旦有如果有出现动作减慢、强直和震颤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家族遗传:小部分多系统萎缩患者有家族史,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关联分析显示,α-突触核蛋白基因(SNCA)rs11931074、rs3857059和rs3822086位点多态性可增加MSA患病风险。

  家族遗传的预防:家族中如果有多系统萎缩的亲人的人群要特别注意协调障碍和语言异常的表现。

  环境因素:有研究提示从事有机溶剂、塑料单体和添加剂暴露、重金属接触、从事农业等工作可能增加多系统萎缩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的预防: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护衣等。不要长时间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每年做好体检。

  多系统萎缩(MSA)在高加索人、亚洲人和非洲人中均有发病,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MSA的患病率为1.9-4.9/10万,年发病率为0.6/10万。

  多系统萎缩(MSA)在50岁以上人群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MSA发病年龄多在中年或老年前期(32-74岁),其中90%在40—64岁,平均发病年龄 52.5-55岁。

  由于MSA与帕金森病,散发晚发性共济失调,以及单纯自主神经障碍等运动障碍疾病鉴别困难,大多数MSA患者在生前没有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推测它可能具有更高的患病率。

  所以,高加索、亚洲和非洲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要特别注意做好身体检查,一旦有如果有出现动作减慢、强直和震颤的表现,要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多系统萎缩患者可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小脑萎缩在线咨询

更多

小脑萎缩是什么疾病呢

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影像学的表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中可有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分为局限性小脑萎缩和广泛性的小脑萎缩。患有小脑萎缩的患者,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共济失调,言语不清,言语缓慢,眼球运动障碍的症状。

1个回答

小脑萎缩的表现一般有什么

小脑萎缩可以说是很多的老年人都会遇到的疾病,也是不少人害怕的疾病,小脑萎缩患者有很多的症状,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站立不稳,摇晃,并足站立困难,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双上肢屈曲前伸如将跌倒之状;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书写时颤抖,字迹不规则,写字越来越大。

1个回答

老人得了小脑萎缩该怎么办呢?

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干扰了很多日常功能运动的实施,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尤为重要。需求注意饮食上不要吃辛辣或者油炸油腻的食物,按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1个回答

我爸爸刚查出来有点脑萎缩,没有明显

;脑萎缩早期救治应在语言功能再次出现障碍后6个月以内的时期救治彻底恢复为最佳,对病发2-3年已经开始救治的患者,其彻底恢复程度要比早期救治彻底恢复的速度缓慢的多。需要声明注意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1个回答

糖尿病引起的小脑萎缩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积极的降血糖是关键,饮食要以清淡为基础,适当的锻练下身体,可以更好的纾解疾病,但是对于小脑萎缩的救治要互相配合医院的按排,而且还应当增强对脑部的锻练,防止疾病的记忆不继续恶化,所以作好疾病的护理也是必要的。特别注意避免不良情绪,生活饮食作息规律,多吃水果蔬菜。

1个回答

爸爸以前得了小脑萎缩,现在哥哥也得发了,我现在想结婚,但是女朋友父母怕我也有这种遗传病,我想问问

你好,这个脑萎缩有家族史和遗传性。目前的情况下如果仔细检查也一般不能够确认。这个很难说是不是有隔代遗传下一代 。建议还是平时按时复查或者稳定饮食结构 。多吃核桃。特别声明保证营养均衡,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