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老年人易患的一种心脏疾病,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常因惊恐、劳累而诱发,时作时止,发作时常伴有胸闷、眩晕、耳鸣等症状。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中医根据心悸的症状分为6种类型,即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水气凌心、心阳虚弱,根据症状采取针灸治疗。
(一)心虚胆怯
1.症状和体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证候分析: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心不藏神,则心中惕惕、悸动不安、少寐多梦。久病损伤心气,故气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脉均为心气不足之象。
3.治法:益气安神。以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胆俞。
(2)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足三里、复溜。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间使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斜刺胆俞0.6±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大陵0.4±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复溜0.9±0.1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心俞、巨阙俞募配穴,功在调补心气,定悸安神。胆俞可壮胆气而定志。间使、神门宁心安神。
(二)心脾两虚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光白,头晕乏力,气短易汗,纳少胸闷,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2.证候分析:脾失运化之权,气血化源不足,故纳少胸闷、头晕乏力、气短易汗。心血不足,则心悸。神明失养,神不守舍,则失眠健忘。心其华在面,气血虚,故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脉细弱。
3.治法:养血益气,定悸安神。以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巨阙、膈俞、脾俞、足三里。
(2)配穴:腹胀、便溏者加上巨虚、天枢。
5.刺灸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斜刺膈俞0.6±0.2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上巨虚0.8±0.4寸,直刺天枢1.0±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
6.方义:心俞、巨阙如前所述。血之会膈俞可补血养心。气血的生成,赖水谷精微所化,故取脾俞、足三里健中焦以助气血化生。
(三)阴虚火旺
1.症状和体征:心悸不宁,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2.证候分析:肾阴不足,水不济火,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少寐多梦。思虑劳心,更耗伤心阴,故心悸加重。阴亏于下,虚火上扰,则头晕目眩、耳鸣口干、面颊红热。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3.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以足少阴肾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肾俞、太溪、阴郄、神门。
(2)配穴:手足心热者加劳宫、涌泉。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肾俞0.9±0.1寸,直刺太溪0.6±0.2寸,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神门0.3±0.4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劳宫0.4±0.1寸,直刺涌泉0.6±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6.方义:本证源于肾阴不足,水不济火,故取肾俞、太溪滋肾阴而上济心火,以治其本。阴郄、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四)心血瘀阻
1.症状和体征: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阵发,或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2.证候分析: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怔忡。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心络挛急,则心痛阵发。脉络瘀阻,故见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均为瘀血蓄积、心阳阻遏之象。
3.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以任脉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内关、膻中、心俞、气海、膈俞、血海。
(2)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门;气短自汗者加复溜。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气海1.0±0.2寸,斜刺膈俞0.6±0.2寸,直刺血海0.9±0.1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神门0.3~0.4寸,直刺复溜0.9±0.1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加灸。
6.内关、膻中、心俞可强心定悸止痛。灸气海助阳益气,气推血行。血海、膈俞活血化瘀。
(五)水气凌心
1.症状和体征:心悸怔忡不已,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肿,不能平卧,目眩,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
2.证候分析: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之,肾阳虚不能化水,水邪内停,上凌于心,故见心悸怔仲不已。饮阻于上,肺失清肃,加之肾不纳气,则见胸闷气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不能平卧。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见目眩。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则面浮足肿、尿少。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数疾,亦为水饮内停之象。
3.治法:振奋阳气,化气行水。以手少阴心经穴、任脉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关元、肾俞、内关、神门、阴陵泉。
(2)配穴:伴胸闷气喘甚而不能平卧者,加刺膻中。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关元0.8±0.2寸,直刺肾俞0.9±0.1寸,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直刺阴陵泉0.6±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l0秒。其他配穴针用平补平泻法。
6.关元、肾俞壮肾阳以行水气,内关、神门宁心定悸,阴陵泉健脾以化水饮。
(六)心阳虚弱
1.症状和体征:心悸,动则为甚,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
2.证候分析:心阳不振,心失温养,故心悸,动则为甚,且胸闷气短头晕。阳气不足,不能达于四肢,充养于肌肤,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均为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之象。
3.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以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关元。
(2)配穴:腹胀、便溏者加公孙、天枢。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阴俞0.6±0.2寸,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神门0.3±0.4寸,直刺关元0.8±0.2寸。
(2)配穴:常规消毒后,直刺公孙0.6±0.2寸,直刺天枢1.0±0.2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均用捻转补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用补法,针后加灸。
6.心俞、厥阴俞相配可助心阳,益心气奋阳气。内关、神门安神定悸。关元针后加灸,以振奋阳气。
求医网温馨提示:心悸患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坚定信心。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饮食有节,宜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宜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浓茶。
【参考文献:《心悸胸痛独特疗法》《心悸失眠千家妙方》】
心衰在线咨询
更多
老年人心脏病的治疗
心脏病是发生与心脏部位病变的总称,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治疗方法不同。老年人心脏病主要考虑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暂时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
1个回答
突发心脏病什么引起的
有些突发心脏病的病因种类其实有很多,因为心脏病有很多种,比如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或者心律不齐等。但突发的心脏病比较常见,一般都有心绞痛,这是一种在活动时突然导致发作的感觉性胸痛,胸闷的症状。而且有些...
1个回答
心脏病引起小腿肿吗
首先应知道任何心脏病如肺心病,高心病,冠心病等,发展至一定程度导致心衰,均可引起水肿,尤以下肢为重,治疗首先需注意饮食,如低脂低盐,忌食辛辣肥腻,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手术治疗冠心病等...
1个回答
肺性心脏病是什么引起的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要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增加,从而引起右心室后负荷过重,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的病因包括:胸廓解剖结构的异常,使肺部活动受限...
1个回答
先天性心脏病较好治疗时间
先天性心脏病建议手术的时机,是要根据先天性心脏病,具体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还是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而定。如果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很多孩子在出生后需要及时进行手术,这样孩子才能存活下来,有时更复杂的...
1个回答
心脏病引起啥后果
危害比较大,心脏病的种类非常多,有轻有重之分,有些心脏病比如说偶发性的早搏,对人体危害不大,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危害。但是有些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病,肺心病...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最新医院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