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应考虑是否有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虫类等引起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发热,严重感染时,在新生儿体温常常反而不升。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脂肪少、散热多、产热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等一系列特点,造成了新生儿对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都不适应,均可引起新生儿发热。
一、新生儿发热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
(1)环境温度过高或衣着过多:体温中枢调节失调,在热环境中,尤其在夏天室内环境温度接近30℃时,体温升高,生后2~3天因母乳不足,摄入水分较少,环境温度较高,可发生脱水热,冬季衣被捂盖过多,可引起捂热综合征而发生过高热。
(2)散热障碍:由于广泛性鱼鳞病,广泛性皮炎,无汗腺症或包盖太严过厚所致的散热障碍等,新生儿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可长期发热。
(3)疾病影响:如白血病,血管内栓塞,烧伤,骨折,血肿,腹腔或胸腔内血液的吸收等,另外如患儿出现核黄疸(黄疸过重引起的脑病),颅内出血(产伤)后遗症均可引起发热。
(4)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如血清,菌苗,异体蛋白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巴比妥类等)过敏。
2、感染性发热
新生儿发热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儿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多于产后1~2天即出现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生后1周左右,常见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
二、新生儿发热机制
1、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与散热易失去平衡,故体温容易波动。
2、汗腺发育不完善
早产儿没有排汗功能,体温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足月儿用排汗的方法来维持体温(出汗在前额头上),新生儿虽有汗腺组织,但发育不完善,对热的反应强度仅及成人的1/3,出生10天后逐渐增强,早产儿汗腺功能更差,几乎不会出汗,在热环境下体温更易升高,小于胎龄儿汗腺功能与同胎龄适于胎龄儿的汗腺功能相同,新生儿出汗时呼吸频率并无明显增加,提示从呼吸道蒸发水分的量很少,如出汗尚不足以使体热散失,体温就上升。
3、环境温度过高
环境温度过高时新陈代谢率及氧的消耗增加,不显性失水增加,新生儿在热环境下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快,加速辐射和对流作用,促进身体散热,当环境温度增至30℃以上,或腋温升至37.2℃时,新生儿开始出汗,汗珠先出现在前额,两侧鬓角,以后在胸部,足月儿大腿内侧也可微微出汗,若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脱水和高钠血症。
温馨提示:各种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或其毒素作用于血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释放出一种内源性致热物质,可能为前列腺素E,作用于下丘脑前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使体温升高。
新生儿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新生儿20天肚脐眼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10天出现肚脐眼出血的症状,一般是由于毛细血管在开放所导致的,此时家长需要做好脐部的护理工作,每天用碘伏对脐带以及脐带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并注意保持干燥清洁。同时需要注意,可以用干燥的棉签对出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建议如果发现出血量比较多,也新生儿有发烧等症状,应该及时带新生儿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1个回答
脐带未脱落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出血多是脐带根部遭到牵拉引起出血,或部分脱落引起。每天用碘伏棉签擦拭脐带根部,避免摩擦,待脱落后慢慢好转。若出血伴有少量脓液、皮肤发红,则要引起重视,每天碘伏消毒脐部2-3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若无明显缓解,应尽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1个回答
小儿积食与厌食表现的区别是什么?
小儿积食比较常见,会导致胃口变差,甚至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厌食是长时间没有食欲,可同时有嗳气、恶心等症状,要比积食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生长发育。改善小儿积食与厌食可服用宏济堂小儿消食片,它可以消食化滞、健脾和胃,帮孩子把食欲找回来。
1个回答
孩子食欲不振吃哪种中药调理?
孩子不爱吃东西,食欲不振,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食欲不振往往还会出现呕吐、拉肚子的情况,需要及时调理孩子的脾胃。中药调理脾胃效果不错,常用的有宏济堂小儿消食片,能够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提醒大家,在用药期间不要让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1个回答
宝宝消化不良需要吃药调理吗?
宝宝的肠道功能是比较弱的,胃的蠕动相对较慢,容易因为饮食不当等原因出现消化不良。宝宝消化不良,除了饮食上及时调整,保持饮食清淡外,药物调理可以帮助宝宝更及时的恢复。宏济堂小儿消食片具有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的功效,是应对宝宝消化不良的常用药。
1个回答
小儿脾胃不和吃什么药好?
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小儿脾胃不和,常常会不爱吃饭,让妈妈们十分担心。小儿脾胃不和,药物调理是常见的应对方式。不少妈妈会选择宏济堂小儿消食片,通过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来改善症状。平时妈妈们要让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