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新生儿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新生儿发热治疗上应该辛凉解表,发汗退热。可通过多喝热水,多盖被子捂汗、洗桑拿,用热水泡脚的方法发汗来起到退热的目的,但洗桑拿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发烧时皮肤的毛孔都闭塞,刮痧能使毛孔开泻,里面的邪气可以排泄出来,也有退烧的功效。

  新生儿发热中医治疗方法:

  1、清热解表、凉血解毒

  辛凉解表法、清热泻火法合用凉血解毒法,通过以上组合,使热邪由里达表,层层外出。营血热分透热转气、气热得以清解、表邪轻宣而出。具体用药上选用生姜、淡豆豉等轻宣风热;淡竹叶、芦竹根、龙胆草、栀子等清热泻火。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等凉血解毒。

  2、镇肝潜阳、熄风止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以肝阳化风为多见,且熄风止痉药多兼具平肝阳的作用,平肝与熄风配合,相得益彰。具体用药选用青黛、地龙、重楼、白僵蚕等凉肝镇惊、熄风止痉之品。万氏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更贴切的说明小儿心火旺盛,易于肝火上炎,热甚灼筋,出现抽搐动风惊厥的症候。

  3、养阴生津、透邪除热

  阴液不足则热不可退、余热未尽,易死灰复燃,热势反复,疗效不巩固。加用养阴生津、清退虚热药,苦寒清热,辛香透散,清透阴分伏热,滋阴降火,益阴除热。具体用药选用青蒿、白薇、地骨皮、芦根竹根、石斛等。小儿“稚阴未长”,体内精、血、津液相对不足。热邪易于耗伤营阴,煎熬津液,阴不制阳,阳热更盛,使其余热难清,或退而复热。临床上还未伤阴出现阴液不足时即于退热药中适当加入养阴清虚热药,既可防止营阴受损,又可辛香透热,清解余热,巩固疗效。

  4、健脾化湿、清热燥湿

  湿性粘滞,胶着难解,湿邪致病多易反复。时起时伏,缠绵难愈,病程长。“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健脾化湿清热燥湿从多方面给邪以出路。具体用药选用香薷、龙胆草、黄芩等清热燥湿。生二芽、槟榔等健脾化湿。

  温馨提示:不同的地域地势有高下、气候、水质、土质等各异,因而,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的人们,其生活、工作、习惯各不相同。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各在特点。如四川地处盆地,气候潮湿,其病多兼夹湿邪,故临床上应“因地制宜”,适当选用既能清热、透热又能健脾、化湿燥湿之品,使湿热合邪得以分消。

新生儿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新生儿20天肚脐眼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10天出现肚脐眼出血的症状,一般是由于毛细血管在开放所导致的,此时家长需要做好脐部的护理工作,每天用碘伏对脐带以及脐带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并注意保持干燥清洁。同时需要注意,可以用干燥的棉签对出血部位进行按压止血。建议如果发现出血量比较多,也新生儿有发烧等症状,应该及时带新生儿到正规的医院就诊。

1个回答

脐带未脱落出血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出血多是脐带根部遭到牵拉引起出血,或部分脱落引起。每天用碘伏棉签擦拭脐带根部,避免摩擦,待脱落后慢慢好转。若出血伴有少量脓液、皮肤发红,则要引起重视,每天碘伏消毒脐部2-3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若无明显缓解,应尽早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1个回答

小儿积食与厌食表现的区别是什么?

小儿积食比较常见,会导致胃口变差,甚至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厌食是长时间没有食欲,可同时有嗳气、恶心等症状,要比积食严重,甚至会影响到生长发育。改善小儿积食与厌食可服用宏济堂小儿消食片,它可以消食化滞、健脾和胃,帮孩子把食欲找回来。

1个回答

孩子食欲不振吃哪种中药调理?

孩子不爱吃东西,食欲不振,这是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食欲不振往往还会出现呕吐、拉肚子的情况,需要及时调理孩子的脾胃。中药调理脾胃效果不错,常用的有宏济堂小儿消食片,能够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提醒大家,在用药期间不要让孩子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1个回答

宝宝消化不良需要吃药调理吗?

宝宝的肠道功能是比较弱的,胃的蠕动相对较慢,容易因为饮食不当等原因出现消化不良。宝宝消化不良,除了饮食上及时调整,保持饮食清淡外,药物调理可以帮助宝宝更及时的恢复。宏济堂小儿消食片具有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的功效,是应对宝宝消化不良的常用药。

1个回答

小儿脾胃不和吃什么药好?

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小儿脾胃不和,常常会不爱吃饭,让妈妈们十分担心。小儿脾胃不和,药物调理是常见的应对方式。不少妈妈会选择宏济堂小儿消食片,通过消食化滞、健脾和胃来改善症状。平时妈妈们要让孩子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

1个回答

同科室医院

热门医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