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保健

>

产妇健康饮食 三十招快速恢复身材

产妇健康饮食 三十招快速恢复身材

  每一位新妈咪都希望自己能够在产后快速恢复以往的曼妙身材,可这个愿望有时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应该怎样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三十个饮食法则会帮助新妈咪尽快实现自己的心愿。

  1.如果不为宝贝哺乳,可以摄取与怀孕前相同的热量,这样既可以帮助减去身上不想要的赘肉,又可以维持体力。

  2.每天喝2杯牛奶,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仅为3%,喝后容易产生饱腹感,既不易使人发胖,又可使身体得到充足的蛋白质、钙质及大量的维生素B、A等营养素。选用脱脂奶也不失为一种上策,脱脂奶与全脂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一样的,但有助于控制脂肪过多摄入。

  3.每天吃5两深绿色蔬菜,深绿色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铁等营养素,如芥蓝、西兰花、豌豆苗、小白菜、空心菜等。最好在就餐时先吃这些食物,这样可以增加热量消耗。

  4.每天最少吃3两主食,不吃主食固然可消耗身体脂肪,但会产生过多代谢废物,对健康不利。主食中最好有一种粗粮,如燕麦、玉米、小米、甘薯、豆子等。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吃后不仅让人不容易产生饥饿感,还不会吃得太多。

  5.以大吃特吃水果的方式满足食欲大错特错,水果中含糖8%,有时糖含量可达到20%,香蕉中也含有很高的淀粉。因此,每天吃水果的数量也要注意限制。数量最好控制在300克以下(去皮去核后),吃香蕉不应多于2根以上。

  6.吃水果的时间也不可忽视,这对于控制过多热量摄取很重要。最好不要在餐后吃水果,正确的做法是在餐前吃水果。这样,等到进正餐时腹中已有食物,不会太感饥饿。这样就不易过多进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增长。

  7.多吃新鲜水果,少饮果汁。因为,吃水果的饱腹感要比喝果汁明显得多。提醒一点,有水果时最好不吃沙拉,水果拌上沙拉酱和糖就会热量大增。如果有新鲜水果,尽量不去吃干果,干果去掉水分后热量密度直线上升。

  8.经常吃一些需要多咀嚼才能咽下的食物。营养专家认为,人在咀嚼300次时就开始产生饱感,这样也有助于控制进食量。

  9.选择既有营养又可控制热量的食物,如多选低脂肪及低蛋白的食品,像豆制品、牛奶、鸡肉、鱼等;多选新鲜蔬菜、海藻。如果是同一类的食物,应该选择脂肪少、热能低的品种,如可用鸡肉代替猪肉。

  10.只吃天然食品,少选含人工合成剂以及加工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往往加入过多的人工色素和化学添加剂,不仅污染母乳,没有多少营养,还会增加肝肾负担,如选择炸薯条就不如选择新鲜马铃薯。

  11.食物的原料和调味品也应养成定量的好习惯,可在家中备有一个小台秤随时称一下,这样可以帮助控制量。

  12.少吃甜食,包括撒在水果和麦片上的糖,还有蛋糕、饼干、面包、食品派等,都会使新妈咪在不经意之中过多摄取了糖分。13.有些食物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含有糖分,如沙拉酱、热狗、汉堡包、罐头及一些冷冻蔬菜,但其中可能含有蔗糖、葡萄糖、蜂蜜或玉米糖,进食时应留心看包装上的标注,以免不明不白吃进去很多糖分。

  14.少做煎炸食品,如果煎炸一定要在食品外面挂浆,并挂浆要薄,以减少吸油。同时,注意控制进食过多动物油,即使是植物油也要限量,最好选用新潮食油,如橄榄油、玉米油等。

  15.炒菜时注意尽量不要时间过长,以免水分流失。最好让菜肴保留较多的水分,这样可以增加菜肴的体积,吃进去能够起到更好的饱腹作用。

  16.注意控制做菜的用油量,最好选择清蒸、煮、烩、汆、熬、拌等省油的方法,使每天的烹调油用量不超过30克。

  17.煲汤时要注意频繁将漂在汤上面的油撇去。如果顿顿饭离不开汤最好煲清汤,不要做浓汤,浓汤含有更高的热量。[page]

  18.不要拒吃马铃薯,以为它是发胖食品。马铃薯中固然含有不少淀粉,但毕竟大部分是水分,约占总量70%,重要的是含有大量能够产生饱腹感的膳食纤维,因此,用马铃薯代替主食具有减肥效果。

  19.可以用马铃薯代替主食,但不要把它当作蔬菜。因为,马铃薯的热量虽然比主食要少,可比起蔬菜来却是大得多。人们在进餐时也总习惯于菜吃得多,如果把马铃薯当菜吃,同时又不注意减少主食量,容易摄入过多热量。

  20.每天清晨起床后先喝一些温开水,这样有助于降低食欲,减少进食量,如果能够坚持在三餐前都饮用温开水会有更好的效果。

  21.不可饮水过量,以喝后不觉胃胀、不感恶心或不影响食欲为好,不然反会诱发饥饿感,增加进食量。

  22.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注意营养均衡。不要吃得过饱,三餐进食要均匀,并在进餐时要有科学顺序,如可在餐前先上汤,吃饭时先吃体积大、热能低的清淡食物和蔬菜。

  23.进餐过程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食物,并在咀嚼时手不要碰别的食物。餐后马上刷牙漱口,以免残留在口腔中食物气味诱惑自己想再吃的欲望。

  24.平时注意远离食物的诱惑,如经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看不见或不容易拿取的地方。

  25.不要为了避免发胖,有时一天吃二顿或一顿,甚至一天不吃饭;或遇到爱吃的食物就多吃,下一顿再减肥,没有爱吃的食物就不吃。这样,会使身体不能充分利用食物燃烧释放的热量,而是过多将热量储存起来,由此增加摄食量,反易使脂肪堆积在皮下。

  26.进餐时最好不喝佐餐饮料,平时应注意少喝饮料。饮料与水似乎没有太大区别,但不节制饮用使人会在无意之中长胖。特别想喝时,可以喝一些低热量或无热量的新型甜味饮品。

  27.每餐做饭时只做够量的食物,盛饭之后再去掉一口,避免克制不了自己多吃的欲望而过多进食物。

  28.水果、蔬菜、纯谷类食物热量密度较低,动物性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热量密度较高。加工的谷类食品尤其是干燥加工食品,如饼干、面包、干果等热量密度也相当高。因此,在烹调时注意降低食谱的热量密度,如炒香肠时可加些蔬菜。这样,在美美吃好吃饱地同时又可降低总热量摄入。

  29.低热量密度的食物通常不耐饿,常在饭后2-3小时便会产生饥饿感。可在正餐之间加些低热量的小零食,如小萝卜条、芹菜条等来充饥,这样不会使人增肥。

  30.无论是否哺乳,按时称体重是了解自己热量摄取是否偏高或偏低的最佳方法。如果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随时调整饮食上的热量摄取。

  温馨提示:通常妊娠纹在生产后几个月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但是,如果非要去除,孕妈妈可以去皮肤科,跟医生商量一下治疗方法。大部分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效果不太明显,但医生可能有办法来改进外观。

  【参考文献:《孕妇营养》《产妇膳食自制》】

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怎样从饮食方面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如菊花脑、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等。平时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多食用一些黑芝麻、黑大豆、核桃仁、红枣、山药、粳米、糙米、莲子全谷类、全麦等食物,及时补充身体的营养需要。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1个回答

子宫肉膜息肉饮食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患者应该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要多吃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等平常的饮食要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为主,如牛羊肉、猪肉等,各种肉类要打碎打烂吃,利于养分的吸收,要多吃性平温的蔬菜荤素搭配配比最好是1比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不吃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不要吃寒凉的食品,不管是食物的温度还是性质。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解的有关子宫息肉患者的饮食保健,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1个回答

夏天如何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的工作:1、保持外阴清洁,建议用清水清洁外阴,并经常更换内衣。2、注意经期卫生,经常更换卫生巾,避免细菌繁殖,引起外阴炎症,病原菌会逆行感染并导致阴道炎症,月经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3、注意性生活的卫生,每次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要清洁,避免致病菌感染。

1个回答

巩膜炎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巩膜炎的饮食需要避免辛辣刺激以及发物,如辣椒、韭菜、海鲜类食物、羊肉,避免吃肥甘厚味,油腻的食物,如各种油炸类食品,油脂含量高的肉类。饮食上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如各种绿叶蔬菜、鸡蛋、鸡肉、猕猴桃、火龙果、香蕉。 巩膜炎的饮食禁忌可作为巩膜炎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对因治疗,一般来说,巩膜炎通畅与结核、麻风、梅毒、带状疱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痛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细菌真菌感染等疾病有关。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单纯表层巩膜炎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或者冷敷。除了西药控制以外,还可以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口服汤药。

1个回答

宝宝10个月饮食安排

10个月的宝宝已经长了牙齿或者快长牙了,是时候添加辅食了,10个月的宝宝逐渐变为以一日三餐为主,早、晚母乳或奶粉为辅。可以喂的东西很多,以粮食、奶、蔬菜、鱼、肉、蛋、豆腐为主的混合食品,这些食品是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早、中、晚三顿辅食,以粥、烂饭、软面为主,奶粉作为点心。适量增加鸡蛋羹、肉末、蔬菜之类。多给孩子吃新鲜的水果,但吃前要帮他去皮去核。

1个回答

1岁宝宝饮食

一周岁宝宝的饮食仍然应该以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为主食,那么还可以吃适当的辅食,一般可以吃比较软的饭,或者稀饭、面条等等,也可以吃剁碎的肉、蔬菜,鸡蛋类,鱼肉,豆制品,还有汤菜类及一般的水果等等,都是可以吃的。在进食的时间分配上,一般主要吃三次左右的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期间吃两餐饭或面条,可以吃一次水果。要注意孩子进食技能的培养,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勺子舀饭吃。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