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胰腺病症,致病因有很多,如胆道疾病、酗酒、饮食不卫生无规律等等都是发病的诱因,所以此病的高发人群是中、青年人,而且在我国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经过多年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该病的死亡率现在才大为减少。
中医认为,本病轻症属“胃脘痛、腹痛、胁痛、呕吐”范畴,重症属“结胸、厥逆”范畴。本病与肝胆、脾胃、大肠等关系密切,起因于暴饮暴食、恣啖膏粱厚味、贪凉饮冷,或暴怒伤肝,情志不畅,或虫扰窜,皆可引致发病。若因饮食不节损及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内生湿浊,湿蕴生热,湿热又可与食积结滞于肠腑而形成腑实证;热邪若与水饮相结则可形成结胸重证;湿热之邪薰蒸于肝胆,肝胆疏泄失利,胆汁外溢而形成黄疸。若因情志不遂,暴怒伤肝,肝气横逆克伐脾土,可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引起肝脾或肝胃气滞;气滞又可与湿热互结,影响肝胆脾胃的升降;气机不畅,久则血行不利,形成气滞血瘀。若虫上扰,亦可阻滞胰管,使胰腺所泌之津汁排泄受阻引发本症。若热毒深重,热瘀互结,蕴结不散,可致血败肉腐,形成痈脓;严重者邪热伤正耗津,正不胜邪,可由内闭而致外脱,或内陷致厥。
目前,西医治疗胰腺炎尚无特效办法,治疗原则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抗炎和抑制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排泄,其基本出发点是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以使胰腺得到充分休息。但由于中医认为本病起因于诸多病邪,包括热、湿、水、气、瘀等壅阻于胰、肝、胆、胃、脾、肠等脏腑,诸邪互结,气血运行不利,壅滞失通,引发出痛、呕、胀、闭、发热等症,治疗上则以通导为大法。
比较中、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发现,西医是消极地让胰腺安静,中医则恰恰相反,使病理产物包括已被激活的胰酶等通过通泄得以驱逐。由于清除了已被激活的胰酶等有害的病理产物,有利于胰腺炎症的缓解和减轻机体组织器官可能受到的损害,变消极的静待为积极的恢复。中、轻症胰腺炎治疗的大量资料表明,在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等方面,中医疗效均明显高于西医。
对于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此时胰腺病理损害严重,可因胰腺之出血坏死、严重感染、毒物自身吸收等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休克、腹腔严重感染,甚至胰性脑病、DIC等多脏器损害及功能衰竭,严重危及生命,需以西医为主抢救,包括手术治疗。据统计,当发生三个以上的脏器功能衰竭时死亡率为100%,二个脏器功能衰竭时死亡率为70%~75%。但在此时,若能同时结合中医药抢救,通过补益、通导、化瘀、解毒,攻补兼施,则有助于消除有毒物质,对抗内毒素,减少自身中毒,有助于抗感染、抗休克,并松弛oddi括约肌,帮助胰管引流,解除胰管内梗阻,抑制胰酶活性,促使肠蠕动恢复,改善微循环,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使肠麻痹和瘀滞状态得以缓解,有助于挽救垂危,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王宝恩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9例重症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其患者多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功能损伤或衰竭),他根据辨证采用大承气汤、大柴胡汤、泻热汤(生军、芒硝、玄参、甘草)等以大黄为主药的通腑方药,结合理气化瘀、清化湿热等方法,不拘固定方与固定剂量,以通腑为目的,多途径(口服、胃管注入、灌肠)给药,以肠道排气、日通便1~3次、腹胀消退为度,并结合支持疗法、抗菌等多种西医手段,包括少数中转手术,结果痊愈率达93.1%,死亡率仅6.89%。这显示了中医药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上的良好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本病以通下为大法的治疗中,大黄功不可没,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研究所证实。不论是采用以大黄为君药的复方抑或大黄单方,均可发挥强有力的通导泄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可增强胃肠道推进功能,促成药物性胃肠减压,扩张oddi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而利胆,可全面抑制胰腺内多种消化酶分泌,尚可抗菌解毒,抗凝血又止血,并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此品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本病治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使用大黄时,须考虑患者的证情及体质状况。由于不同人的体质及不同证情的相对特殊性,对大黄药力的反应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用药剂量的个体差异。尽量使剂量用得合理,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的关键。具体药量通常在6~30克,甚至报道有用至100克/日者,但需要明确的是并非剂量越大越好,过量往往易导致呕吐、频泄、脱水及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等副作用,一切应以切中病情为准,重要的在于视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通常以大便通泄2~3次为度,具体通便次数,需视证情及体质状况而定。有一泄而症减,二、三泄而症失者,有经更多次通泄而症始减者,均与患者当时的病理状态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不可一概而论。正如有人指出的:“大黄的作用是基于微环境的改变,过量大黄使机体正常微环境失去稳态而致虚,而适量大黄则使这种不利环境逆转而恢复正常,使机体稳态得到平衡。”大黄入药宜后下,入沸水中煎沸6~8分钟即可。
胰腺炎的治疗
总之,不论是治疗水肿型还是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以中医药维持患者大便畅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视为取得疗效的关键性措施。而对重症出血坏死型,掌握好手术时机甚为重要。
从目前所掌握的病例和资料和可以看得出,治疗急性胰腺炎是需要非常灵活的手段的,或者是药物,或者是医疗技术。无论中医和西医,在这方面都是有相互借鉴和可取之处,并不能择一而排斥其他。
胰腺炎在线咨询
更多
急性胰腺炎感染严重吗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可以分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前者在临床上更为多见,病情较轻,具有自限性,预后比较好,经过保守治疗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缓解,死亡率小于1%。但是后者病情非常凶险,进展非常迅速,容易造成胃肠道瘘,腹腔内大出血,胰腺脓肿,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10%-3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致死性疾病,而且用于治疗的花费也是非常高的,患者多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
1个回答
患胰腺炎怎么治疗
得了胰腺炎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来减轻腹痛的症状。同时,患者还需要使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来合理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好,或者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患者还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戒烟戒酒,并且定期复查。
1个回答
中度胰腺炎如何治疗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如下:首先,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其次需要给与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预防或者治疗感染状况,防止出现浓度血症,第三,需要静脉应用奥曲肽或生长抑素来抑制或阻止一些胰腺消化酶的产生,从而减少正常胰腺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第四,给与抑制酸分泌和营养支持类药物,来缓解消化道损伤情况和增强机体能量,从而利于疾病的恢复。
1个回答
胰腺炎引起消瘦吗
胰腺炎会导致人出现消瘦的情况。因为胰腺炎会导致胰腺功能受损,并且影响到肠胃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肠胃道不能对食物的营养进行更好的吸收。因此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长期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情况,使身体出现消瘦的现象。其次急性胰腺炎在恢复期对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大量摄入脂肪和蛋白质。需要注意,饮食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失。当身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就会使身体出现消瘦的情况。
1个回答
胰腺炎引起的胆囊炎
胆囊炎一般不会引起胰腺炎发作,但如果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结石有可能脱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在胆总管下端梗阻,也有可能导致胰管的开口梗阻,胰管阻塞,从而可导致胰液无法排出,胰液中的消化酶激活,刺激胰腺细胞可导致胰腺炎症,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可引起胰腺炎。针对有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是有可能会并发胰腺炎的,需要及早的给予处理。
1个回答
胰腺炎一般是什么引起的
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炎症反应,如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等。病因如下:1胆石症和胆道疾病:胆石症、胆道感染和蛔虫引起的胆道感染;2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影响胰液的排泄;3胰管阻塞:胰管结石、狭窄、蛔虫、肿瘤等引起的阻塞;4感染:可继发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某些病毒、支原体感染等;5内分泌和代谢障碍: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妊娠、糖尿病昏迷、尿毒症等;6手术和创伤:胰胆手术、胃手术、ERCP检查等诱发胰腺炎;7某些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8其他因素,如十二指肠憩室炎、十二指肠后穿透性溃疡、胰腺炎等;9特发性因素。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