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路居中医医院:脂肪肝怎么治?
作者: 北京肝病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1-11-30 17:42:44
先辨病再辨证论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的脂肪肝患者有不同的证型,需要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先“辨病”,确定是酒精性肝病,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或特殊类型脂肪肝,然后再辨证论治。
方药是根据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及功效决定的。因此,很难说哪些中药对某一类型的脂肪肝患者有益。也就是说,对某一证型有益的中药,对另一证型可能无效,甚至反而有害。
比如,湿热内蕴者常表现为胁肋胀痛、恶心、便秘、小便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用茵陈、大黄、栀子、虎杖、黄芩、姜半夏、黄连、枳壳、泽泻、决明子等。
肝郁脾虚者常表现为胁肋隐痛、心情抑郁不舒、乏力、纳差、脘腹痞闷、便溏、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消导,方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陈皮、党参、郁金、山楂、薏苡仁、薄荷等。证型不同,用药差异很大。
中医治疗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应了解脂肪肝的疾病阶段,分析可采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治疗肥胖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首先要在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控制肝脏炎症、有效减肥及治疗代谢紊乱,即“辨病”治疗。
其次,再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其“证型”属于哪一类(如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痰湿瘀阻等),采用相应的“对证治疗”,即“辨证”治疗。
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都应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遵循辨证治疗的原则,“对症下药”,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