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水肿,中医是怎么看的?
作者: 北京肾病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0-10-27 13:33:56
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水肿的症状,在西医看来,一是由于漏蛋白导致的胶体渗透压失衡,二是由于电解质紊乱导致的水钠潴留。
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水肿的呢?
中医将水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种治疗理念:
1、逐水消肿
对于高度水肿的患者,体内之水就像洪泄一般,患者身体出现严重的指凹性水肿,需要“逐水消肿”,可用车前子、黑丑、白丑等中药进行治疗。
2、淡渗利湿
对于中等程度的水肿患者,体内之水就像田间积水一般,患者身体出现较为严重的指凹性水肿,需要“淡渗利湿”,即将面上的积水排出,剩下的水分可慢慢渗透。药物选择上,除了上述几种减量使用之外,还可选择茯苓、猪苓等排水效果相对较小的药材。
3、祛风胜湿
体内之水非常少,只有轻微水肿,甚至根本没有水肿,就像衣物潮湿一般,需要“祛风胜湿”,上述药物可减量使用。
4、芳香化湿
仅止于湿气程度,完全没有水肿出现,多称之以“着凉”、“受寒”,需要“芳香化湿”,可使用藿香、麝香、佩兰、荷叶等药材,甚至拔火罐即可。
中医讲究“久病多瘀、久病多虚、久病入络”,所以对于那些长期水肿的患者,在排水之余,还要补血和补气。
因此,一套好的中药方剂,需要兼顾气血,驱邪扶正,不会像西药那样“专一”。
- 上一篇: 肌酐200!应该怎么治疗
- 下一篇: 肾病蛋白尿、血尿的治疗重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