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哪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专业?
作者: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2-06-30 16:37:26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而非血液和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本病在小儿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1、咽鼓管功能不良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惟一管道,咽鼓管具有调节鼓室内气压、保持其与外界气压平衡,清洁(引流)和防御,防声等功能。
咽鼓管阻塞
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约相当于大气的压力。在生理状态下,中耳内的空气虽不断地被中耳黏膜交换和吸收,但通过咽鼓管的间断开放,新鲜的空气又不断地向中耳内输入而加以补充,从而和中耳内、外的气体压力保持平衡。如果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发生障碍,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后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即逐渐形成负压。由于负压的影响,中耳内黏膜中的静脉出现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并聚积于中耳,便开始形成积液。
清洁功能不良
咽鼓管的黏膜具有呼吸道黏膜的特征,上皮层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分泌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通过纤毛向咽口的连续单向运动,向鼻咽部排除中耳内的异物及分泌物,故又称“黏液纤毛输送系统”。在咽鼓管管腔顶部,无纤毛细胞较多,主要为通气道。而在咽鼓管底部,腺体和杯状细胞比较多,此区域主要司理清洁功能,保护中耳的无菌状态。细菌外毒素引起的纤毛运动暂时性瘫痪,管腔内分泌物的潴留,放射性损伤,以及婴幼儿咽鼓管发育不成熟,或先天性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等,均可不同程度地损害黏液纤毛输送系统的功能,使中耳及管腔内的分泌物、致病微生物、以及毒素不能有效排出。
- 上一篇: 抚州哪里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好?
- 下一篇: 赣州哪里能治疗过敏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