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作者: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2-06-01 14:50:2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可有如下:
1、咽鼓管功能不良─平衡中耳及外界大气压的管道异常阻塞:常见诱因有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癌及咽部肿瘤等。
2、纤毛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破坏纤毛排泌功能,导致中耳气压降低和分泌物积聚。
3、小儿咽鼓管平直,鼻腔及咽喉食管分泌物容易返流进入中耳,造成感染。
该病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蕞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儿童期是听力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有听力障碍将对婴儿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有的被误认为自闭症,对较大孩子及学龄儿童则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用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治疗病因,分为保守用药以及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患儿可保守用药治疗,使用抗生素、黏膜收缩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咽鼓管肿胀,防止鼓室感染。
除保守治疗外,手术对病因治疗有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另外,可以通过鼓膜穿刺、切开或者置管术,清除中耳积液,促进疾病恢复。
- 上一篇: 南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类型?
- 下一篇: 九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