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髓移植疗·疗法改良治疗肝硬化,效果甚佳
作者: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_官方网站科普专栏 时间:2021-01-12 09:12:41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肝硬化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疗法改良
传统的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肝硬化需要手术埋置输液港,需要住院一周左右,刘保池教授团队做了疗法升级完善:实施超声引导肝内门静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治疗肝硬化,实现不做开腹手术,不用住院,当天可以回家。此改良疗法适合早中期肝硬化患者。中晚期肝硬化需要积极治疗干预,自体骨髓移植疗法由复旦大学刘保池教授团队从2009年开展,迄今治疗中晚期肝硬化患者400多例,疗效显著:大部分患者腹水消失,肝脏体积增大,肝功能明显改善。骨髓中存在类胚胎样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此类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对硬化的肝脏中损伤细胞有修复作用。骨髓2好比种子,2周围成分好比土壤,种子土壤一起移植可能更有利于2在受损伤器官的转化增生。受损伤器官的微环境,比任何实验室模拟的细胞培养增生环境更适宜2对自体损伤组织细胞的修复作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相关成果于2013年7月发表在国际优秀期刊《自然·细胞死亡与疾病》(Cell Death &Disease)上。2016年,国内新闻网为此发表新闻通讯《国内医学专家创新采用“种子土壤移植法”成功治疗肝硬化》。
- 上一篇: 资讯:自体骨髓细胞治疗肝硬化新突破
- 下一篇: 前沿: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