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导致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事业困境、感情受挫,抑郁症患者更多时候是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感受中,虽然也想改变,但无法自拔,如何治疗是患者十分关心的,下面听听小编的介绍。
一、抗抑郁治疗的原则
诊断确切,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
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用足够长的疗程(>4~6周);
如无效,可考虑换药(同类另一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 5 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它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需2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 2 周后才能换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二、抑郁症治疗的误区
抑郁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应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适用于轻度抑郁症、抑郁症缓解期及慢性抑郁症患者。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往往是极其危险的。
国内已经有很多关于某著名心理学教授不认识抑郁症,建议患者不吃药最后导致患者自杀的案例。
三、药物治疗注意的事项
1、积极配合心理治疗,不能将药物作为惟一选择,患者可在医护人员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调整心理状态,关键是振奋精神,改善情绪,并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和作息习惯,以及戒烟忌酒。
2、症状较轻者在门诊治疗,重者需住院数周,当病情稳定后仍需坚持抗抑郁药治疗数月以上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3、应严格掌握剂量,不可急于求成,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药物。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状的改善需要2—3周才可见效,如6周后无明显好转,方考虑更换药物或加用碳酸锂(有肾功能不全者不宜)联合治疗。
求医网温馨提示: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一般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能遵嘱按时按量服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和不良反应,及时处理,配合适当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并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
【参考文献:《抑郁症自愈疗法》《走出抑郁症》】
抑郁症在线咨询
更多
隐匿性抑郁症怎么治疗
隐匿性抑郁又称抑郁等位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治疗隐匿性抑郁要找到抑郁的原因,努力解决克服,要调整思维方式,学会调节情绪,心理的方法。1.建议隐匿性抑郁患者正视自我,学会取舍,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主义。2.抑郁情绪发生时,可以参加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释放出不良的情绪,同时促进身心健康。注意抑郁症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由于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此时就诊,治疗难度是增大的。
1个回答
抑郁症如何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也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如果有抑郁症进行心理治疗是很重要的,可以进行专业的医生制定治疗的方案,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抑郁症患者也会选择不同的异重药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学会自我的调节心情,最好不要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生活中,要学会接受负面的情绪,平时也可以积极的到室外参加活动,平时也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比如跳绳或者是跑步等。
1个回答
抑郁症正确治疗
郁郁症的治疗首先是心理疏导,通过医生或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教育,锻炼和提高对不良事件的承受能力,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让患者个人树立起对治疗充满信心,家属要加强护理,防止抑郁症患者接触危险物品或到危险环境,以免出现自杀行为。同时服用治疗抗抑郁症的药物,如万拉法新等。如果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到精神医院治疗。
1个回答
治疗女性抑郁症
女性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和对日常生活中挑战产生的短暂情绪反应。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抑郁症发作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目前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已有有效治疗方法。精神卫生中心可以提供心理治疗,如行为激活认知行为疗法(CBT)和人际心理疗法(IPT)。也可以提供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对于轻度抑郁症也很有效。抗抑郁药可以有效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但并非轻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手段。它们不应被用于治疗儿童抑郁症,也不应是青少年一线治疗手段,对青少年女性患者应该慎用抗抑郁药。
1个回答
抑郁症引起的呕吐
心理分析:抑郁症不会导致呕吐。你的呕吐是数月发作一次,你描述的是发病就会吐,但是抑郁症是一种持续的疾病,可能持续数月,你的呕吐并不是跟着抑郁症的存在而呕吐不止的。那么首先建议排除自己的躯体疾病,如果可以排除,那么,这个更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有时候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有着巨大的能量。心理指导:建议体检,如能排除躯体疾病,建议进行心理咨询。
1个回答
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老年抑郁的心理疗法,主要是家属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多关爱关怀老年人,让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报一些老年大学兴趣班,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信心和兴趣。如果心理治疗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个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对于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有帮助。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最新医院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