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蔡某,男,2006 年6 月出生,南京人,剖腹产,出生时未发现异常。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平时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2 岁时发现孩子缺乏亲情,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玩耍,2009 年3 月在医院诊断为自闭症倾向,目前在南京某康复机构接受训练。
二、收集资料
主要采用非正式的评估方法。如晤谈法、观察法。
1、晤谈法
从对患儿妈妈的访谈中了解到:蔡某语言发展迟缓,仅会说简单的词和句子,听指令的能力不错,但很少主动与人对话,不会正确表达需求。蔡某在家里常常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或者静坐在一边,有时会突然哭闹,尖叫,偶尔会抓伤或咬家人。他只对零食和书感兴趣,当其得到书时会高兴的手舞足蹈,并迫不及待的翻开来看。当得到零食时,会不顾场合地吃东西,不听妈妈劝告,若妈妈进一步行为阻止,他就会抓伤或咬妈妈的手。他对声音比较敏感,家里电视声音开得稍大一点,他就会紧紧捂住耳朵,走来走去,并大声尖叫。与机构里老师的访谈了解到蔡某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内心感受,也难以理解别人的行为,经常选择用哭闹,发脾气或攻击他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舒缓其内心的紧张及挫败。比如,在喝水、上厕所时,自己不会表达,不想穿衣服或上课时,就选择用哭闹、发脾气或攻击他人的方式来表达。蔡某不愿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除了一直训练他的那位老师,他不与其他人亲近。在训练过程中,会突然大笑或哭闹,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抓伤或咬伤老师的手。
2、观察法
治疗者主要在机构对蔡某进行观察,为了便于分析蔡某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研究者请家长和训练老师将患儿出现情绪问题的表现每天做一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主要记录蔡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情绪问题,出现了何种情绪问题以及患儿出现情绪问题以后,老师和家长是如何处理的。
三、改善措施与实施过程
治疗师每天与蔡某老师探讨患儿的问题,每周与蔡某妈妈见面3 次。针对蔡某的具体情况,三方共同分析引起蔡某情绪问题的真正原因,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教育对策。
1、针对不会正确表达情绪及需求的方案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存有障碍,不会正确表达情绪及需求,要解决蔡某的情绪问题,首先应该教导蔡某正确的表达情绪及需求的方法,如用图卡、手势及简单字词等表达内心要求、愿望,比如在他想要喝水或上厕所时,教他选择正确的图片或用手指示来表达,循序渐进的发展出用简单的语言向人表达需求。其次教导蔡某用适宜的方法表达不安的情绪,如:表达不满时,可以鼓起面腮,教他用深呼吸来代替抓人或咬人。在干预过程中,蔡某出现用情绪问题来表达需求时,要求老师不予以满足。
2、针对对某种环境因素反应过敏的方案
蔡某对声音过分敏感,在家中,可以有意的把电视声音调小,不给予过多的强烈刺激。此外,给蔡某做一些听知觉上的训练,比如,给患儿创建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可以先从音乐开始,放一段舒缓的音乐,或者哼唱歌曲,陪蔡某看他喜欢的书,或者选取游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在活动进行中适度的调大声音。
蔡某对新老师和新环境感觉不适,可以让蔡某在接触陌生对象之前,要求他熟悉的老师出示新老师或新环境的照片给他看,让他对将要接触的对象有个简单的理解,这样,就会减轻蔡某因陌生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3、针对逃避工作选取的方案
当要求蔡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或者给他布置超出他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时,他会用哭闹,发脾气,抓伤别人或咬伤别人来表达拒绝。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帮助蔡某克服逃避心理: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根据蔡某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他的任务。其次,要善于运用孩子的兴趣来教学,善于运用强化物进行引导。再次,让蔡某自己选择他想做的工作,使其主动参与到工作中来,激发他的兴趣。比如,蔡某有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研究者根据他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水平,以游戏的形式让其参与到活动中,主要通过海洋球池,蹦床,阳光隧道,网缆等对其进行训练。在这些活动中,有些是他喜欢做的(海洋球池、阳光隧道)项目,有些是他害怕做的(蹦床、网缆)项目。在训练蔡某时,研究者让他自己选择先做哪项活动,由于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在做他喜欢的项目时,他的积极性很高;在做他不喜欢的项目时,比如刚开始,蔡某不敢去跳蹦床,老师就拉着他的手,说“我们一起做”,并带着蔡某一起做,并不断给予他鼓励,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等,逐步克服蔡某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种利用蔡某喜欢的项目和害怕的项目交替进行,容易让其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其建立信心,同时让他在训练中感觉到快乐。
自闭症在线咨询
更多
三岁宝宝自闭症
3岁左右自闭症宝宝一般在临床表现为,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词和句子,在与人交流时,无目光对视,也很少使用语言,常以动作和行为为主,同时兴趣狭窄,行为动作刻板重复,如反复跺脚,拍手,转圈等。此外,社交障碍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幼儿园学习时,无法与其他小朋友成为伙伴,不能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而语言发育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
1个回答
自闭症的宝宝测试题
儿童自闭症测试量表,由Krug于1978年所编制。一共57道题,回答是或者不是,筛查界限为57分,诊断分为67分。每道题的评分是依据该题在量表中的负荷大小分别予以1、2、3、4四个等级评分,每一项都有特定的归属因子,量表中也做了相应因子和得分。此表作为医生检测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一种简单方法,仅具有诊断参考依据,并不能作为判定诊断结果依据。
1个回答
什么原因会引起小孩自闭症
小孩自闭症的原因与孩子接触面少,换了新环境,以及缺少安全感和被呵护感都是有相关联系的,如果孩子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愿意人说话,很少言语,或者是言语发展严重障碍,家长要引起重视,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建议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多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慢慢的病情会得到好转,也可以多给孩子增加一些亲子运动,多带孩子去外面进行玩耍,饮食上也要加强营养。
1个回答
宝宝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自闭症的原因没有非常明确的,但是跟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系。有遗传的因素,在怀孕期间出现了病毒感染,或者是在出生之后的家庭环境,以及在养育过程当中,父母与孩子的一些互动情况都会影响到自闭症的发生。自闭症早期就应当进行干预治疗,这样效果会比较好,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游戏疗法、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等等,能够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平时注意监测孩子身体变化,定期门诊复查。
1个回答
怀疑宝宝是自闭症
判断孩子有没有自闭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部分患儿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 2.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3.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 如果都具备以上3种情况,可考虑是自闭症倾向,建议及时就医筛查。
1个回答
儿童自闭症治疗
自闭症儿童在出现有行为紊乱,像是情绪不稳定,经常尖叫等时,需要适当的使用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氟哌啶醇或者是氯丙嗪等药物。如果患儿出现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或者是自伤行为的话,需要适量的服用卡马西平。自闭症患儿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治疗时间,并且这时候家人要多陪伴,平时多和患儿进行耐心的交流。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