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毒

>

汞中毒的病因是什么

汞中毒的病因是什么

  金属汞在胃肠道几乎不吸收,仅约摄食量的万分之一,汞盐在消化道的吸收量约10%,汞主要由尿和粪中排出,唾液,乳汁、汗液亦有少量排泄,肺部呼出甚微,体内汞元素半寿期为60天,汞盐约40天,在初4天内排泄量较多。

  汞离子易与巯基结合,使与巯基有关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丙酮酸激酶,琥珀酸脱氢酶等失去活性。汞还与氨基,羧基,磷酰基结合而影响功能基团的活性,由于这些酶和功能基团的活性受影响,阻碍了细胞生物活性和正常代谢,最终导致细胞变性和坏死,近年来,发现汞对肾脏损害,以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为主,汞还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发生肾病综合征或肾小球肾炎。

  汞蒸气较易透过肺泡壁含脂质的细胞膜,与血液中的脂质结合,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汞在红细胞和其它组织中被氧化成Hg2+,并与蛋白质结合而蓄积,很难再被释放。

  由于汞富于流动性,且易在常温下蒸发,故汞中毒是常见的职业中毒。主要发生在生产中长期吸入汞蒸气或汞化合物粉尘。生产性中毒见于汞矿开采、汞合金冶炼、金、银提取、真空汞、照明灯、仪表、温度计、补牙、雷汞,颜料、制药、核反应堆冷却剂和防原子辐射材料等生产工人中。

  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种自然现象可使汞从地表经大气﹑雨雪等环节不断循环﹐并可为动植物所吸收。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明显加重汞对环境的污染。此种人为污染比重虽不很大,但排放集中,故危害远较自然污染严重。含汞污水对江河湖海的污染即可引起公害病,如水俣病。

  温馨提示:短时间(>3~5小时)吸人高浓度汞蒸气(>1.0mg/m3)及口服大量无机汞可致急性汞中毒;服用或涂抹含汞偏方可致亚急性汞中毒;职业接触汞蒸气常引起慢性汞中毒。

  汞的简介:

  汞(一种金属元素,通常是银白色液体)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称水银。元素符号Hg,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第IIB族,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镓(符号Ga,31号元素)和铯(符号Cs,55号元素)在室温下(29.76℃和28.44℃)也呈液态)。汞是银白色闪亮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汞使用的历史很悠久,用途很广泛。在中世纪炼金术中与硫磺、盐共称炼金术神圣三元素。

  毒性:汞蒸气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产生毒作用。但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和消化道吸收。汞进入人体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口腔炎。

  中毒表现:在一般条件下,一支体温计破碎所泄漏出的汞不足以引起接触者中毒。汞中毒是由大量汞蒸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而产生,表现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易激动、手指震颤、无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及口腔炎。

中毒在线咨询

更多

氯气中毒气急该怎么办呢

针对氯气中毒的病人,最先要马上立刻的摆脱当场自然环境,送到宽阔气体好的地区。假如病人的眼周或是是肌肤有环境污染要马上用盐水或冷水开展清洗,拆换受环境污染的衣服。将患者尽快的送到医院门诊开展深化的定期检查医治,监测病人的吸气,血压,血压和血氧等有关的心电监护。

1个回答

氯气中毒咳嗽怎么办

氯气中毒的话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马上离开现场。尽快使患者离开氯气污染场所,到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及时给氧。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感染眼部,冲洗至病人眼痛、皮肤烧灼感减轻为止。如果吸入氯气过多,中毒严重,则需要到医院去就诊。

1个回答

氨气中毒应该怎样治疗

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广泛黏膜损伤合并细菌感染。

1个回答

中毒发烧了怎样治疗

患者出现食物中毒导致了发烧,首先要看一下体温具体是多少,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度,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退烧治疗了,食物中毒也是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促进食物的排泄,这样能够缓解中毒的症状。患者平时饮食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卫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和变质的食物。

1个回答

患了苯中毒怎样治疗

急性苯中毒后使肾上腺激素无效,不引起心室颤动,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换去污衣,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患者皮肤;2、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3、口服药物中毒者必须立即洗胃。4、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多次进行少量输血治疗。

1个回答

铍中毒的症状一般有什么

急性铍病大量吸入可溶性铍化合物后3~6小时即可引起头痛、乏力、低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钝痛,1周后好转。严重者可有阵发性剧咳、血痰、心率和呼吸增快;慢性铍病在接触较高浓度铍尘5年左右发病,以呼吸困难、咳痰、胸痛、杵状指和肺心病为主要表现。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