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毒

>

如何正确诊断代谢性碱中毒

如何正确诊断代谢性碱中毒

  原发性血浆HCO3-浓度升高和代谢性碱中毒最多见于 H+丢失过多、HCO3-摄入过多或由于血浆某些离子改变所致的 H+向细胞内转移。此外原发性血浆HCO3-浓度升高在临床上还常见于细胞外液或血浆被浓缩,特别是在原有扩容的基础上,过多容量部分的体液被排出,而导致的缩容或浓缩,称缩容性碱中毒或浓缩性碱中毒。

  【检查】

  1、病史检查

  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可无症状,或主诉与血容量不足和与低血钾有关的症状。神经系统的症状很少见,原因是HCO3-较难通过血脑屏障,脑内及脑脊液中pH的变化较少。病史的询问主要根据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学进行考虑。

  2、体格检查

  代谢性碱中毒症状主要为低血钾和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外还与诱发的原因和疾病有关,低血容量可表现无力、肌痉挛或体位性低血压,低钾血症可表现多尿、烦渴、软弱无力甚至肌麻痹,心电图的检查有助于低血钾的判定,如T波低平出现U波,严重时盯段下降和T波倒置。

  严重代谢碱中毒可引起中枢的末梢神经的功能异常,如感觉异常、肌肉痉挛、头痛、烦躁,谵妄和意识障碍,上述中枢神经功能的异常在高碳酸血症后碱中毒患者表现明显,因为慢性高碳酸血症患者,PaCO2增高,血浆及脑脊液中HCO3-亦代偿性增高,当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后PCO2迅速降低、而HCO3-不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致使脑脊液 pH骤然升高所致。故在临床上纠正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速度不宜过快。

  3、实验室检查

  代谢性碱中毒要做的检查还有通过血气分析。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致使SB、AB、BB增高,BE正值加大,失偿时pH升高。血浆PCO2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升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呼吸变浅,变慢;

  2、头晕、嗜睡、性格改变、谵妄和昏迷等;

  .3、出现燥动,手足麻木和抽搦,腱反射亢进等。

  二、诊断依据

  1、幽门梗阻、持续呕吐、长期使用利尿药等病史;

  2.呼吸变浅、变慢为其突出表现,严重者谵妄、嗜睡、昏迷;

  3.血PH值和HCO3-增高,血钾,血氯降低。

  三、辅助检查

  1、临床上代谢性堿中毒常由幽门梗阻所致可作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

  2、轻症者可无明显症状,重症者出现呼吸变浅变慢,造成缺氧、甚至昏迷。所以,对疑有代谢性堿中毒者,应行血液生化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总之,纠正碱中毒轻度碱中毒可使用等渗盐水静滴即可收效,盐水中Cl-含量高于血清中Cl-含量约1/3,故能纠正低氯性碱中毒。重症碱中毒患者可给予一定量酸性药物,如精氨酸、氯化铵等。

中毒在线咨询

更多

患中毒性眩晕并且头晕怎么办

对于中毒性眩晕,首先需要找出中毒的源头,避免或明确接近中毒的源头。健康的人一般都会远离,经过短期的康复,只要不碰它,就不会复发。如果远离症状,建议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或血管扩张剂。如果效果不是很明显,也可以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B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一定要随访。

1个回答

氯气中毒气急该怎么办呢

针对氯气中毒的病人,最先要马上立刻的摆脱当场自然环境,送到宽阔气体好的地区。假如病人的眼周或是是肌肤有环境污染要马上用盐水或冷水开展清洗,拆换受环境污染的衣服。将患者尽快的送到医院门诊开展深化的定期检查医治,监测病人的吸气,血压,血压和血氧等有关的心电监护。

1个回答

氯气中毒咳嗽怎么办

氯气中毒的话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要马上离开现场。尽快使患者离开氯气污染场所,到空气流通清新的地方,及时给氧。脱去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如果感染眼部,冲洗至病人眼痛、皮肤烧灼感减轻为止。如果吸入氯气过多,中毒严重,则需要到医院去就诊。

1个回答

氨气中毒应该怎样治疗

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广泛黏膜损伤合并细菌感染。

1个回答

中毒发烧了怎样治疗

患者出现食物中毒导致了发烧,首先要看一下体温具体是多少,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度,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退烧治疗了,食物中毒也是要及时进行治疗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促进食物的排泄,这样能够缓解中毒的症状。患者平时饮食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卫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和变质的食物。

1个回答

患了苯中毒怎样治疗

急性苯中毒后使肾上腺激素无效,不引起心室颤动,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立即离开中毒现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换去污衣,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患者皮肤;2、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窒息;3、口服药物中毒者必须立即洗胃。4、苯中毒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多次进行少量输血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