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耳炎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诊断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一、检查

  1、耳镜检查 单纯的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上有穿孔。大多数为中央型穿孔,即周围尚有残余鼓膜。极少数为边缘型穿孔,即一边没有残余鼓膜。除了观察鼓膜上的穿孔外,一定要注意有无其他的中耳炎后遗症同时存在。凹陷袋、缺气耳、鼓室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都可能产生鼓膜被洞,而以慢性中耳炎的形态共同存在。

  中耳黏膜也可经鼓膜穿孔观察。另外,残余鼓膜上有无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狭窄、或弯曲,也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在耳镜检查时,能够注意到上述各点,对于治疗上便有很大的帮助。

  2、听力检查 早期或数度病例仅有传导性听力障碍,严重或长期病例,则有轻度至重度的混合型听力障碍,更严重的也可能全聋。

  3、X线检查 由于多数慢性中耳炎为小儿反复中耳炎之后遗症,所以大多乳突气化不良。少数乳突气化良好的,多为鼓膜长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创伤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二、诊断

  1、感知的改变——听力下降:与中耳慢性炎症有关。

  2、颅内、颅外并发症的危险:与慢性中耳炎的性质、病程、病变范围及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3、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缺乏疾病防治知识及可能并发严重并发症的知识。

  三、鉴别诊断

  该病需要与伴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鼓膜炎、中耳癌、结核性中耳炎等相鉴别。

  中耳癌为发生于中耳的少见恶性癌肿,多为原发。中耳癌的诱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长期感染,据统计,多数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其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本病病理是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基底细胞癌和腺癌在中耳很少见。

  结核性中耳炎就是结核杆菌感染。主要继发于肺结核,亦可由腺样体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病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而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入中耳和乳突。外耳结核罕见,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偶有报告。

中耳炎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

慢性中耳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中耳炎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单纯性的慢性中耳炎,主要是以局部用药为主,如果耳朵内的脓液比较多,可以应用双氧水将耳朵内的脓液清理干净,然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对于慢性骨疡型的中耳炎或者是胆脂瘤型的中耳炎,一般情况下是考虑手术治疗的。

1个回答

宝宝流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也是小儿失聪的常见原因。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疾病,发病率高,易复发,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中耳炎是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部骨质,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如果在急性期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旦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有此病的人,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处理得当可以不影响听力。

1个回答

两个月的宝宝中耳炎怎么办

2个月宝宝中耳炎,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喂奶姿势不对引起的,因为宝宝咽鼓管比较平,又比较短,如果经常躺着喂奶,就会引起奶汁延着咽鼓管流到耳朵里,诱发中耳炎。所以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把宝宝抱起来,宝宝头部要稍微高一点。现在有中耳炎症状,可以去耳鼻喉科清理一下外耳道,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症处理。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口服或者静脉用点消炎药治疗。

1个回答

小孩中耳炎引起头疼

中耳炎严重时会引起头痛。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会导致耳朵出现流脓的症状,脓液多了会刺激到鼓膜使耳朵产生耳鸣甚至刺痛感,刺痛感会放射到头部,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头痛。头痛了一定不要着急,着急容易产生内火,要及时发现病症,从根源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建议最近一段时间多注意饮食方面,多吃清淡食物,禁止吃辛辣刺激食物。

1个回答

甲硝唑治疗中耳炎

甲硝唑对于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是有一定效果的,可以减轻耳咽管的水肿,减轻耳鸣。而对于化脓性中耳炎,仅通过服用甲硝唑是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的,需要单独通过耳部用药来进行治疗。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去医院进行脓液培养,然后做药物过敏试验,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平时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卫生工作,尽量避免中耳炎恶化。

1个回答

中耳炎症状治疗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