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急性支气管炎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还需及早预防,避免受到此病的侵害。
支气管炎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患儿的保护工作,防止有害气体、酸雾和粉尘的外袭。
2、在疾病发生前应用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经鼻腔喷雾的方法进行免疫,有降低流感发病率的效果。考虑到流感病毒株常发生变异建议选当时当地的流行毒株制成疫苗,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3、药物预防:
(1)食醋消毒法:在流感流行期间,幼儿园按每立方米空间用2~10ml食醋,用文火煎熏1小时,挥发到空气中的食醋分子有杀灭多种病毒的作用,从而控制或切断流感的流行。
(2)抗病毒制剂:盐酸吗啉月瓜,每次3~4mg/kg,每日3次,对预防A型流感效果较好;金刚烷胺2~3mg/kg·次,日2次,连续服用6~10日,对易感者有预防效果;三氮唑核苷,为新合成抗病毒制剂,具有抗病毒谱广,毒性小,作用强的特点,可遵医嘱预防性应用;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预防和早期治疗病毒性上感均有一定效果。
(3)口服维生素C预防:每次100mg,每日3次,有预防普通感冒的作用。
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预防措施
1、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2、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遏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3、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手,睡前按摩脚心、手心,都有一定帮助。
支气管炎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支气管炎症状
婴儿支气管炎一般是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炎症反应。婴儿支气管炎的症状有:打喷嚏、咳嗽、呼吸急促、喘息、脸色苍白、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哮鸣音,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婴儿支气管炎可用阿...
1个回答
支气管炎反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可发挥过滤、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道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等,借此可清除气道中的异物和病原微生物。下呼吸道还存在分泌型IgA,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1个回答
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孩子有支气管炎可以选择食疗,1、四仁鸡子粥。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和匀,每甘取20克,**1只,煮l小碗服下,连服半年。2、生萝卜、鲜藕各。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
1个回答
支气管炎引起的喘气怎么办
支气管炎呼吸困难患者首先需要戒烟,及时到医院做检查和治疗,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
1个回答
支气管炎是支原体感染吗
支原体感染可以是支气管炎,也可以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体,它通过吸入传染或者感染,支气管和肺组织都可以受累,可以只累积支气管,也可以向下蔓延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主要表现就是咳嗽咳痰,个别病...
1个回答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支气管炎
引起小孩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染。常见的感染的原因就是病毒,其次还有细菌、支原体等等,但是病毒大概占90%左右。有时候可能会有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都可以引起支气管炎。在...
1个回答
支气管炎由什么引起的
支气管炎是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时,也可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其病因主要如下: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嗜...
1个回答
孩子支气管炎老是清嗓子怎么办
小孩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首先要保持宝宝的休息,保持卧室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白开水,供给富含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而且在宝宝支气管炎的时...
1个回答
支气管炎忌口的食物有什么
支气管炎要忌口油炸、油煎食物、过甜、过酸、温补食物、辛辣的食物,还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油炸、油煎的食物不易消化,食用后容易引起咳嗽、咳痰加重,过甜、过咸、辛辣食物都会刺激咽喉使痰液增多、炎症不利于控制...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