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支气管炎

>

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慢性支气管炎

  1、针灸火罐治疗

  中医传统针灸技术,可针对不同体质、针灸不同穴位进行对症治疗。火罐及按摩治疗,主要选取相关穴位,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持续15分钟,拔去火罐。拔罐结束后,再通过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帮助病人疏理经络,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2、足浴

  自拟足浴方,通过水的温热作用、机械作用、化学作用及借助药物蒸汽和药液熏洗的治疗作用,起到疏通奉理、散风降温、透达筋骨、理气和血,从而达到增强机体机能、改善睡眠、增强人体抵抗力等一系列功效。

  3、耳穴治疗

  通过针刺、耳穴贴压、磁疗、按摩耳廓上的腧穴,以起到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及内脏功能的作用,该法尤其适用于虚中夹瘀患者。

  4、食疗及随访  苏子粥:苏子30克(捣成泥)、陈皮10克(切碎)、粳米50克,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百合麦冬粥:鲜百合30克,麦门冬9克,粳米50克。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人参胡桃汤:人参3克、胡桃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稳定期脾肾阳虚者。

  5、茶疗养生

  茶疗,即调理身体最便捷的方式之一。中医古方茶疗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粹取天然草本之精华,如古方、甘贝草..茶,补中气,清肺热,止咳平喘,能够帮助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


【本文由上海明珠医院呼吸内科供稿】

支气管炎在线咨询

更多

支气管炎反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可发挥过滤、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道黏膜表面的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等,借此可清除气道中的异物和病原微生物。下呼吸道还存在分泌型IgA,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可能是.大气污染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及臭氧等对气道黏膜上皮均有刺激和细胞毒作用。据报告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μ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蔗尘、棉屑等亦可刺激损伤支气管黏膜,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1个回答

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孩子有支气管炎可以选择食疗,1、四仁鸡子粥。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共研末和匀,每甘取20克,鸡蛋1只,煮l小碗服下,连服半年。2、生萝卜、鲜藕各。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250克调匀后分2~3次饮服。若为寒咳,可将汁蒸熟。再加姜汁5滴,趁热饮服。3、鲜藕100~150毫升,蜂蜜15~30克,调均内服,每日1剂。对肺热咳嗽,血痰,咽干痛较好。

1个回答

支气管炎是支原体感染吗

支原体感染可以是支气管炎,也可以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体,它通过吸入传染或者感染,支气管和肺组织都可以受累,可以只累积支气管,也可以向下蔓延引起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主要表现就是咳嗽咳痰,个别病人会有咽痛,轻微的流鼻涕,咳嗽会很剧烈。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群居发病的倾向,也就是一家或者一个办公室会有好多人先后发病或者同时发病。诊断上除了症状体征,可以做支原体抗体检测,查胸部CT或者胸片。

1个回答

什么原因引起孩子支气管炎

引起小孩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染。常见的感染的原因就是病毒,其次还有细菌、支原体等等,但是病毒大概占90%左右。有时候可能会有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都可以引起支气管炎。在病毒感染中,以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等等多见。但是目前也发现支原体感染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孩子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很有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等。另外目前环境确实不太好,特别是空气环境、空气污浊,或者接触到有毒气体的时间持续的比较长,那么就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引发物理化学炎症。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免疫功能低下、特应性体质的孩子,或者是营养障碍有佝偻病、有支气管局部的结构异常的孩子,也是容易发生支气管炎。

1个回答

支气管炎由什么引起的

支气管炎是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时,也可以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其病因主要如下: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二、吸入冷空气、刺激性气体或者是粉尘,也可刺激气管引起炎症。三、过敏因素,包括吸入花粉、真菌孢子、动物毛屑以及寄生虫在肺内移行,也可引起气管炎症。

1个回答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支气管炎

首先可以通过症状来判定,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患者连续2年或2年以上持续发病3个月,伴有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症状可判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缓慢,时间比较长,病情会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