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期
Ⅰ、寒哮
【证见】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
1、主方:射干麻黄汤加减
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苑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水煎服。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
(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麻杏平喘汤
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虫2克(研末分吞)。每日1剂,水煎服。
(2)川椒目粉:川椒目研末,装入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Ⅱ 、热哮
【证见】 喘促哮鸣,痰黄稠而粘,烦闷、口苦、口渴、喜饮、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
1、主方:定喘汤(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加减
处方:麻黄9克,黄芩12克,桑白皮15克,北杏仁12克,法半夏12克,款冬花12克,苏子15克,白果10克,括蒌仁15克,葶苈子12克,地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12克。痰热伤津者,可加花粉15克、麦冬12克。
2、中成药
(1)平喘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2)哮喘冲剂,每次18克,每日2次。
(3)痰咳净,每次1小药匙,每日3~6次,含服。
3、单方验方
(1)哮喘汤(曾德环等《国内秘方验方精选》)处方:灸麻黄、桑白皮各9克,黄芩15克,蝉蜕4.5克,炙款冬花12克。若汗多者,麻黄改用麻黄根。鼻流清涕者,加辛夷花4.5克、苍耳子9克。清热痰者,加括蒌皮12克或竹茹4.5克。倚息咳喘者,加葶苈子15克。
(2)地龙粉:干地龙研末,装胶囊,每次3克,每日2~3次。
缓解期
Ⅰ、肺虚型
【证见】 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气短声低,面色 白,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补肺固卫。
【方药】
1、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加味
处方:黄芪18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茯苓12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10克、大枣5枚。若气阴两虚,可加党参20克、麦冬12克、玉竹18克、北沙参15克。
2、中成药
(1)玉屏风散(袋泡剂),每次6克,每日3次。 (2)芪枣冲剂,每次15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宁肺丸
处方:海藻、昆布、蛤粉各150克,北沙参、百合、生地黄、玄参、茯苓、黄芩、钩藤、紫河车各90克,党参、黄芪、枇杷叶、半夏、陈皮、百部、杏仁、桔梗、瓜蒌皮、马兜铃各60克,款冬花、麻黄各45克,瓜蒌仁450克,白果100粒,小青蛙(干品)300克。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连服1000~4000克。
Ⅱ、脾虚型
【证见】 平时咳嗽痰多,食少脘痞,疲乏,气短,便溏,面色萎黄,可因饮食不当而诱发。舌质淡,苔白滑,脉细软。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1、主方:六君子汤(陈自明《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紫苑12克,炙甘草6克。
2、中成药
(1)陈皮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黄芪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9克,甘草9克。水煎服。
Ⅲ、肾虚型
【证见】 平素气短息促,动则尤甚,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劳累后本病易发。舌质淡胖嫩,苔白,脉沉细。
【治法】 补肾摄纳。
【方药】
1、主方:金匮肾气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熟附子12克,肉桂5克,熟地黄15克,山茱萸12克,茯苓15克,牡丹皮9克,泽泻10克,仙灵脾12克,补骨脂12克,巴戟天12克,丝子15克,炙甘草6克。若肾阴偏虚者,去附子、肉桂、巴戟天,加五味子6克、麦冬15克、龟板胶12克(熔化)。
2、中成药
(1)龟鹿补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固肾定喘丸,每次1.5~2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参照肺虚型单方验方。 (2)河车固本丸(刘国普验方)
处方:紫河车粉60克,蛤蚧粉45克,地龙粉75克,山萸肉24克。蜜丸或水丸,每次5克,每日2次。
(3)温阳片(姜春华等
处方:附片、生地黄、熟地黄各6克,山药、淫羊藿、补骨脂、丝子各9克,陈皮15克。
中医内科杂病在线咨询
更多
中医治疗霉菌阴道炎的效果好吗
霉菌性阴道炎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灼烧感,小便疼痛,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表皮变化多种多样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意见建议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宫颈炎
用中医治疗宫颈炎必须辨证论治,不能随便用药,如果患者有腰酸坠胀、腹痛下坠、小便频数疼痛、舌苔黄腻等症状,可以用扁豆花、椿白皮煮水喝,对于缓解宫颈炎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患者表现的是脾肾亏虚,属于虚症,在症...
1个回答
中医治疗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通过中医疗法效果是不明显的,早期的声带息肉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治疗,比如金嗓散结胶囊或者黄氏响声丸等,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手术,可以在支撑喉镜...
1个回答
中医治疗房颤
房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心室率比较快,而且节律不规整,部分房颤患者还有可能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栓子一旦脱落会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拴塞,所以出现房颤必须要积极的治疗。中医方面可以使用...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治疗
中医对鼻炎的治疗手段十分的丰富,但是见效比较慢,而最常见治疗方式有口服药物,按阴阳五行、辩证疗法手段,对病人的身体类型及鼻炎种类,进行因人施方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之外,中医还可通过针灸、药灸等来对病人...
1个回答
中医治疗鼻炎
中医治疗鼻炎有一定的效果,具体要看患者病情。中医药治疗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较为缺乏,不推荐使用中草药治疗。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患者可选择针灸治疗,减轻鼻塞,也可行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建议患者要多饮热...
1个回答
中医治疗痛风效果
中医药治疗痛风,特别是急性关节炎痛风,疗效十分显著。除了口服中药外,其他治疗方法也有明显的优势。比如中药粉剂,调成散状,外敷在疼痛的关节上,即可明显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达到立竿见影的疗效,中医针灸也可...
1个回答
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
肾炎中医可用艾灸治疗,艾灸有固肾理气的功效,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肾炎的恢复,冬虫夏草也是中药的一种,有补肾的功效,可适量补充,但肾炎主要靠药物治疗,只靠中医是往往不够的,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遏制剂...
1个回答
中医治疗毛细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扩张症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脸部红血丝,是一种慢性病,血管病变,治疗难度有点大,但只要准确诊断,对症治疗,一般通过针炙、中药和面部护理是可以起到明显效果的,它多是后天引起的,因此平时可加强预防,生...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