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硬化怎治疗
作者: 北京刘家窑中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5-10-23 17:38:54
冠心病,说白了就是心脏的血管慢慢变窄、变硬。血流不畅,心肌缺氧,人就容易胸闷 胸口压着块石头似的疼!尤其爬个楼、情绪一激动,那感觉立马就上来了。有人以为这是老年病,其实三四十岁就得留神了.抽烟、熬夜、油盐重、压力大,这些都在悄悄给血管“添堵”。
治疗这事儿,不能光靠吃药。药当然得吃,**、他汀、硝酸甘油这些,医生开的都得按时按量.但药只是帮手,不是救世主。有些人吃了几个月症状轻了,就自己把药停了。结果呢?没过多久,又躺医院去了。药是控制,不是痊愈。血管已经硬化了,不可能吃几粒药就恢复成年轻时候那样。
生活方式得调。很多人嘴上答应得好,转身就炸鸡配啤酒。运动?太累。戒烟?明天再说。可问题就在这儿!你不动,血脂高,血压也跟着蹿。血管壁上的斑块越积越多,像水管里结了水垢,早晚堵死.每天走个四五十分钟,快走就行,别剧烈。出汗了,心跳快一点,身体会记得这种节奏。坚持三个月,气短的情况可能就少了。
饮食这块,真得管住嘴。咸菜配稀饭看着清淡,钠可不少.酱油、味精、腊肉,都是隐形盐大户。炒菜少放点油,换成橄榄油或菜籽油,总比猪油强。鱼可以吃,尤其是深海鱼,omega-3有点用。红肉少吃,肥肉尽量别碰。蔬菜每天半斤上面,叶子菜煮一煮,加点蒜末,味道也不差......
有时候病人问:能不能做手术通一下?支架确实能撑开狭窄的血管,立竿见影。可支架不是全能钥匙!装了支架,不代表就能胡吃海塞、继续熬夜。支架部位也可能再狭窄,斑块还在其他地方长。搭桥手术更复杂些,适合多支病变的。但术后护理一样重要,不然等于白挨一刀。
心理状态也不能忽视.老想着“我有心脏病”,整天提心吊胆,反而加重负担。焦虑会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脏耗氧量上去,更容易诱发症状。有人半夜惊醒,觉得喘不上气,跑急诊,查了一圈没问题——其实是焦虑发作。学会放松,不一定非得冥想打坐,听听老歌 散散步、跟老朋友聊聊天,都有用.
复查很重要。血脂 血糖、血压,这几项指标得定期看。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医生常把它叫“坏胆固醇”,压到1.8以下。有些人化验单上数字正常,就觉得没事了.其实个体差异大,标准值只是参考。你的目标值,得医生根据整体情况定。
还有睡眠......睡不好,身体修复不了。长期失眠的人,炎症反应活跃,对血管不利。枕头别太高,睡前别刷手机,屋里黑一点,安静一点。生物钟乱了,代谢也乱,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尿病风险上升——而糖尿病和冠心病几乎是“兄弟病”。
中医那边也有调理的法子。比如丹参、三七,有些研究说能改善微循环......但别指望喝几副药就能软化血管。中药讲究辨证,体质不同用药不同。有人一听“活血”就自己买来泡水喝,结果胃不舒服,或者出血倾向加重.用中药得在医生指导下,别瞎试.
天气变化也是诱因。冬天冷,血管收缩,血压容易飙。早晨别起太猛,洗漱用温水.夏天也不能贪凉,空调房和外面温差太大,一进一出,血管受不了。尤其是中老年人,别图痛快直接冲冷水澡。
家庭支持挺关键。一个人改习惯难,全家一起改才容易坚持。做饭少油少盐,家人一开始嫌淡,吃久了也就适应了。一块儿散步,比一个人走有意思。有人监督,不容易偷懒......
其实很多冠心病患者活得挺久,关键是“听话”。医生说啥,认真听;要求检查,按时去;药不随便停。不怕病,怕的是不当回事。等到急性心梗来了,抢救过来也是元气大伤。
生活节奏慢下来,未必是坏事。以前忙着应酬喝酒,现在推了饭局,回家吃饭。以前坐车上下班,现在骑车二十分钟,出汗了反而精神!身体发出信号,其实是提醒你该调整了。
血管硬化不可逆,但进程能拖慢。就像一辆旧车,保养得好,还能跑很久。零件老化是事实,可换机油、勤检查、不开快车,总比撞报废强。
别等胸口疼得冒冷汗才后悔。平时那点小不适,比如左肩发沉、牙疼、后背胀,都可能是心脏在报警.别总以为是颈椎病、牙周炎!年纪一大,哪儿都不单纯。
治疗是个长过程。今天好一点,明天可能又累了。别灰心。进步不是直线的,有时反复正常。只要方向对,慢慢来,总会稳住。
,记得每天注意卫生。 多了解一些“冠心病硬化怎治疗”的知识。 别总喝饮料。 记得喝点温开水。 多喝水对身体有好处. 还能帮助新陈代谢. 吃饭也要搭配着来。 营养均衡才更健康。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