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硬化中医
作者: 北京刘家窑中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5-10-23 18:12:53
心口发闷,像压了块石头。有时候走两步就喘,晚上躺下还觉得胸口堵得慌.有人说是冠心病,西医讲动脉硬化,血管窄了,血过不去。中医不这么讲,中医说这是“胸痹”,是气不通,血不行,寒湿瘀在里面作怪。
人到中年,饭局多,动得少。油腻吃多了,脾就懒了。脾一懒,运化不了,痰就生出来了。痰堵在心里,气怎么走得顺畅?再加上熬夜,情绪起伏大,肝气郁结,横着来,克了脾胃,更糟......这就像一条河,本来应该清清流淌,结果垃圾堆了一堆,水就慢了,甚至断流。
老张就是这样。五十出头,体检说血管有斑块。他不信西药,去找了个街角的老大夫。老大夫把脉,眉头皱成一团:“左寸弱,关弦,滑数。”他说不出啥是LDL HDL,但他知道这是“心阳不振,痰浊闭阻”。开了几味药:瓜蒌、薤白 半夏,加上丹参、川芎活血。还让他每天含一片生姜,早上喝碗小米粥,别喝牛奶——说那玩意儿生湿。
吃了半个月,老张说夜里舒服了些,梦少了.是不是药起效了?不好说.但至少,他开始注意不吃宵夜了,走路也慢悠悠的,不像以前火急火燎。
中医治这个,不是一刀切。有人是气虚,动不动就累,说话没劲,得补气,用黄芪、党参;有人是阴虚,夜里盗汗,手心发热,得滋阴,麦冬 五味子上;还有人是寒凝血瘀,冬天加重,手指发青,那就得温阳散寒,附子 桂枝少不了。
但药不是全能。有个老太太,天天吃中药,早晚雷打不动,可照样油炸食品不离口,麻将搓到凌晨。她说:“药都吃了,命交给大夫了。”结果呢?前年冬天,一口气没上来,送医院插管......
可见,药只是帮一把.真正治病的,还是自己。作息乱 饮食杂 心情憋着,再好的方子也白搭。
也有人迷信偏方。听说三七粉能通血管,一把一把往嘴里倒。结果胃出血。三七是好东西,化瘀止血,可你脾胃虚寒的人天天吃,等于拿小刀刮胃壁。还有人泡山楂白酒,说软化血管。山楂确实消食,活血也有点道理,可酒精伤肝,长期喝,脂肪肝先来了。
中医讲究辨证。同一个冠心病,十个人可能十个样。有人舌苔厚腻,是痰湿重;有人舌紫有瘀斑,是血瘀深;有人舌淡白,是气血两亏。不分青红皂白,全按一个方子治,那是瞎碰。
针灸也能搭把手。扎内关 膻中,有些人当场就觉得胸口松了。但也不是神乎其技。扎几次好了,就不去了。过了俩月,又闷了。回头再来扎——这叫治标不治本。
最麻烦的是,很多人等出了事才想起调理。心梗抢救回来,才问:“能不能吃中药调调?”早干嘛去了?身体不是机器,零件坏了换一个就行......它是整体,是几十年日积月累的结果。
你年轻时熬夜加班,中年还不管不顾,老了想靠几副药翻盘?难!
但也别绝望。隔壁李婶,六十岁查出三支病变,医生建议放支架,她犹豫,先试试中药。配合走路,每顿七分饱,情绪也不大起大落。三年过去,复查狭窄没再发展。她说不清原理,只觉得“身子轻了”......
这或许就是中医的思路:不光盯着那根血管,而是调整个状态。让身体自己慢慢修复,哪怕不能完全逆转,至少别恶化得太快.
当然,不是说西医没用.该用支架还得用。中医和西医,本来就不该打架。一个拆炸弹,一个修电路。各有各的活儿.
可现在的问题是,太多人要么全信药,要么全不信。要不就指望一口汤药把斑块化掉,要不就说中医全是骗人的。走极端。
其实哪有那么玄?中医治冠心病,没说能让你血管变新。它说的是,让你少疼、少喘 睡得好、走得远。生活质量高一点,比啥都强。
再说,人老了,谁没点毛病?血管多少都会硬一点。关键是,别让它闹出大事.
啊,别等胸口疼了才想起来养生。平时吃饭慢点,生气少点,觉睡足点。这些话老掉牙,可真有用。
最后提一句:中药也得辨证吃。别看别人用某个方子好,你就照搬。体质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曾有个男人,自己抄方子抓药,吃了两个月,脸色发青,才知道里面附子过量,伤了阳气......
这事后来没人提了。但教训在那儿。
路得一步步走.心病,急不得.
这就是关于“冠心病硬化中医”的内容了!希望你每天走路轻松,心情愉快,日子过得安稳。坚持早睡早起,身体会更健康。小提醒:别总盯着手机看,眼睛也需要休息哦。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