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原则是早期、系统、药物足量。主要采用青霉素G,每个疗程总量为30万单位/公斤体重,分2周肌内注射,共用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发生赫氏反应(即因大量杀灭梅毒螺旋体所释放出的异性蛋白所引起的脑及心血管损害加重)。在此后的2、4、6、9、12个月复查血清。若治疗及时则多不留后遗症。
青霉素驱梅治疗优选青霉素迄今无耐药菌株报道。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为0.01μg/ml大于0.03μg/ml可以保证杀灭梅毒螺旋体,如低于该浓度超过24h,梅毒螺旋体又可增殖故应选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青霉素剂量不宜过大,加大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引起赫氏反应(Herxheimerreaction)首次剂量宜小,3万~5万U,第2天起剂量为5万U/kg,分2~3次,肌注或静脉注射疗程10~14天。
青霉素过敏者对于青霉素过敏者,有条件者可行脱敏疗法,无条件者可换用红霉素,剂量为20~30mg/(kg.d)疗程10~14天或头孢曲松(头孢三嗪)80mg/(kg?d),肌注疗程10天。
先天性梅毒在线咨询
更多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
[title]主要是通过药物实施救治,因为梅毒是不能够完全救治好的,对于病人来说,动用一连串的治疗办法是减低患者的痛苦,所以说尽快去医院实施救治,在医生的指导下动用药物救治,所以说尽快待着孩子去医院仔...
1个回答
妈妈患有梅毒宝宝会得先天性梅毒吗
有这种可能性,因为体内的梅毒病毒会通过胎盘踏入到胎儿体内,也会使胎儿受到感染,但是这种几率并不是100%的,如果你是在怀上前就患梅毒,而且已经理解过正规的抗梅毒救治,那么传染的几率就会比较小,如果是在...
1个回答
先天性梅毒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据你叙述很可能是宝宝的妈妈已经有梅毒了从而感染宝宝。首先,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和潜伏梅毒孕妇。其次信号传输路径,胎盘途径是先天性梅毒的主要散播途径。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危害胎儿,因为早孕4个月后绒毛膜细胞...
1个回答
宝宝先天性梅毒抗体阳性会自动转阴吗
一般绝不会自行转阴的,先天性梅毒抗体阳性证明母体装载梅毒,在孕期通过母婴散播的方式传染给了胎儿,需要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的采用救治,通过积极的正确救治,才会转变成阴性,并且治疗痊愈。目前如果已经诊断了,...
1个回答
先天性梅毒的婴儿会死亡吗
先天性的梅毒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胎儿梅毒,主要是因为梅毒通过母婴散播传入了胎儿的身上所引来的,而且还会蔓延到身体的各个器官,最主要的就是会表现出为再次出现贫血,皮疹的现象等等,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动用抗生...
1个回答
会得先天性梅毒吗
传染源是梅毒患者和潜伏梅毒孕妇。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踏入体内。早期梅毒皮肤和粘膜伤损的分泌物所含大量病原体,具备高度传染性。随着疾病的扩张,传染性变得越来越小。通过直接或间接碰触传染的情...
1个回答
先天性梅毒治疗
如果新生儿,再次发生皮疹,肝脾肿大,黄疸脑膜炎,肺炎等,这样还会干扰智力生长发育先去医院仔细检查是否是阴性的,如果是阴性可以实施抗生素类药物实施救治,不要太过忧心,早期救治是可以全愈的要尽早尽快的去医...
1个回答
先天性梅毒16年后会有症状吗
有一定的症状,先天梅毒是由传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的,会干扰孩子后期的生长发育,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身体会再次出现斑疹或者脓疱疹等对皮肤粘膜所引发的伤损,多数会再次出现在头部和四肢各个部位,而且身...
1个回答
宝宝有先天性梅毒能不能打预防针
不能够打预防针,应当先将梅毒的病症自愈后,方才能接种疫苗,因为不能够确保梅毒如何能与接种疫苗的疫苗再次发生反映,并且还会有可能减低疫苗的疗效,所以不建议接种疫苗,可以先通过消炎杀菌的药物实施救治,并且...
1个回答
宝宝犯有先天性梅毒能不能治疗吗
儿童先天性梅毒是由早孕过程中的梅毒感染引来的,通常是由母亲横向传染给孩子的,母亲应当有梅毒的问题,但没有效的治疗,母亲和孩子降生后都需要有同时理解抗生素治疗,儿童必须理解标准治疗,并决定青霉素或其他抗...
1个回答
宝宝先天性梅毒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最有效的药物,对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临床诊断治愈率近100%,建议将患儿送去医院实施确诊用药。患病期间,要将患儿放于隔绝单间,始终保持患儿衣物、被褥的清洁。所用母乳喂养用具经用含氯消毒...
1个回答
先天性梅毒该如何诊治效果好?
此时情况必须注意早期长效青霉素的调养。梅毒的治疗现在主要以西药为基础,自从青霉素用来治疗梅毒有奇效之后,中药基本不在做为主要医疗手段,只是起辅助作用,那下面就简单讲解一下西药治疗不同阶段梅毒的方法:早...
1个回答
宝宝患有先天性梅毒能治疗吗
你好,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病原体在母体内通过胎盘途径感染胎儿。指导意见,目前治疗先天性梅毒的较好治疗方法就是运用青霉素治疗,连续治疗15-16天,疗程已经结束后应在2、4、6、9、12个月时跟踪监测...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