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其他疾病

>

胃粘膜脱垂症的治疗

胃粘膜脱垂症的治疗

  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或其他病变时,胃黏膜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增生,黏膜下结缔组织松弛,胃黏膜移动度增大;同时胃、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紊乱,如胃窦蠕动增强,则黏膜皱襞很容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黏膜脱垂。此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下面来看看专家们的具体介绍。

  胃粘膜脱垂症中医治疗方:

  方1:

  组成:白芍30克、三七10克、鸡内金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陈皮10克、白芨15克。

  功效:清热健胃,行气通脉。

  主治:胃粘膜脱垂,症见上腹部灼热,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用法:各药研成细末,分成6包,日3次,每次一包。

  每次取鲜山药75克,洗净捣成粘糊状,加水250~300毫升,煮沸,冷至微温后,冲服药粉。

  方2: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柴胡6克,黄芪30克,升麻6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主治:胃粘膜脱垂。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胃痛重者加川梀子15克,元胡10克,炒枳壳10克。

  方3:

  组成:黒附块3-10克、当归10-12克、熟地10-15克、上肉桂3-6克、杜仲10-12克、升麻3克、肉苁蓉10-12克、白芍10-15克、玉桔梗3克、沉香1.5-3克、剌猬皮5-10克。

  主治:胃粘膜脱垂。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胃粘膜脱垂症治疗措施:

  本病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药物可供使用。

  一般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饮食,戒烟酒,给予镇静剂和抗胆硷能类药物等。

  有幽门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者应予相应处理。

  胃粘膜脱垂引起幽门嵌顿或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益胃健脾汤治疗胃粘膜脱垂症:

  治疗组方药:益胃健脾汤,药物组成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香附、砂仁、石斛、沙参、厚朴、五味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对照组方药:柴胡舒肝汤。每日2次,水煎服。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经X线气钡造影或胃镜证实:脱垂的胃粘膜消失,胃粘膜皱壁正常。

  体会:

  胃粘膜脱垂症的患者出现的腹胀、嗳气、呕吐等临床体征是一种假象,其实质是气血已虚,胃气虚弱。因此,要采用“塞因塞用”的方法,治疗上须标本兼顾,切中病机。用养胃健脾汤健脾升阳,益胃和中,理气活血是比较合适的。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即是胃保持不燥不湿,不冷不热的调和状态,因此,在治胃病用药时,尤其是胃粘膜脱垂症,药味要平和,不能过用辛辣耗气之品。东垣氏谓:“若胃气一虚,无所享受,则四脏经络皆病。”在本组患者中我们注意到有15例伴足跟痛,在《丹溪心法》中又称脚跟病,主张多由肾亏,精血不足所致。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阳不足难以腐熟水谷。因此,在本组患者中均配以踏足跟疗法,而达补肾养胃的目的,因为足部有前后隐珠穴、涌泉穴、足心穴、失眠穴及少阴肾经诸穴。

其他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哪种病?

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免疫力是人体的防御机制,免疫力正常时,可以及时清除病原体、人体发育异常的细胞、人体内衰亡的细胞及其产物,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免疫力低下时,人体容易发生细菌、病毒、真...

1个回答

免疫力低下的皮肤病有哪些

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多是感染性的,如带状疱疹、脓疱疮、毛囊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免疫系统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系统,皮肤就相当于我们的防御屏障,当我们的免疫力低下时,患上某些皮肤病的几率就会...

1个回答

发烧引起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发烧引起的疱疹可能为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发病的直接原因为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曾患水痘的成年人体内“潜伏”有...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

经常患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烧,是由于体内的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建议用中药调养,优点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机体内在的免疫调节能力。虽然没有西药见效那么快,但是对于经常病毒感染的人来说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用头...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会反复吗

病毒性感染的发烧是会反复的。病毒性感染的发烧通常会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病毒侵袭组织器官,危及患者的生命。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建议及时赶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

1个回答

病毒感染发烧八天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乱用药。首先要去医院检查血常规,判断是细菌感染亦或病毒感染。然后有些诊所不具备检测条件,所以都是靠经验来判断的,这样会有误差,因为短期发热对身体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如果持续发热对人...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