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关爱健康是生命中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下面一起来看几个相关案例。
相关介绍:
1 临床资料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经检体、心电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1)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不传导;
(2)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有≤0.04
(3)s、≥R/4的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③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IVS≥13
(4)mm、IVS/LVPW≥1.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④排除其他导致心肌肥厚的病因(如高血压或心瓣膜病等)。
2 一般资料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47例,男性35例,女性12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7.3±13.5岁,40岁以下31例,40~60岁13例,60岁以上仅3例,病程2周~17年。
3 临床表现
(1)症状:心悸26例,劳力性呼吸困难24例,心前区疼痛18例,胸闷15例,头晕6例,晕厥3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双下肢浮肿各 2例;
(2)体征:心浊音界扩大12例,心律不齐17例,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杂音34例,伴震颤2例,伴心尖部收缩期杂音9例,肝肿大2例。
4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肺血增多5例,左心室丰满13例,左心室增大10例,心影普大2例;
(2)心电图:47例均异常,窦性心动过缓2例,室性早搏13例,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早搏3例,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房颤动4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 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3例,预激综合征1例,左心室肥厚13例,右心室肥厚3例,心肌缺血10例,心肌劳损11例,异常Q波12例。
(3)心音图:共做21 例,口服硝酸甘油或做Valsava动作胸骨左缘3、4肋间和/或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增强的有19例。
(4)二维超声心动图:47例全部显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IVS17.7~33.4
mm,LVPW 6.9~14 mm)、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12例二尖瓣返流。
5 误诊情况
本组曾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1例(占23.4%),分别误诊为冠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2例。
6 治 疗
(1)心得安开始每日30~60 mg,逐渐增加至每日80~120
mg;或氨酰心安开始每日25 mg,逐渐增加至每日100 mg;或倍他乐克开始每日50
mg,逐渐增加至每日100 mg;依病人血压、心率情况而定,均分次口服。②维拉帕米40~80
mg,每日3次;③经球囊导管第一间隔支无水酒精肥厚室间隔消融术。
7 结 果
住院期间1例病情无改善,其余患者好转出院;9例采用球囊导管第一间隔支无水酒精肥厚室间隔消融术患者经3个月至1年随访除1例外,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8 讨 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脏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本组40岁以下31例占 65.9%。临床上可有无症状,典型患者可有心悸、气急、胸闷、胸痛,仍至头晕、晕厥和心脏猝死。猝死多发生在活动时,这可能是与活动后儿茶酚胺增加,心肌缺血加重,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劳累或情绪激动是晕厥常见诱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加重或室壁顺应性下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一过性下降可能是其原因;胸痛可能与冠状小动脉病变及局部心肌肥厚引起的心肌缺血有关〔1〕,且由于肥厚的室间隔和心尖除极与复极改变,心电图常出现异常Q波,ST-T变化,故难与冠心病区别,本组误诊为冠心病6例占12.7%,均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而在老年人常患有冠心病,因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冠心病的鉴别尤为重要,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般病程较长,尽管病情常有波动,但无进行性加重,并有心脏杂音;而冠心病很少闻及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仅在少数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或二尖瓣脱垂时听到杂音;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ST-T改变及异常Q波特点是Q波偏窄且深,Q波后R波较高,短期内ST-T无动态改变,心肌酶正常。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听诊在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口服硝酸甘油或做Valsava动作杂音增强,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产生收缩期压差,出现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所致,遇此类心脏杂音应怀疑本病,本组病人该区心脏杂音34例占72.3%,如仅以听诊为主要诊断手段,常易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相混淆,本组曾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3例,室间隔缺损2例。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中,最为常见的是ST-T改变,本组21例占44.6%,其次为深而窄的异常Q波,本组12例占25.5%及左心室肥厚本组13例占27.6%;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本组 13例占27.6%,室性心律失常产生的确切机理仍未完全明了,晚近电生理和平均信号心电图的研究提示与折返有关〔2〕,排列紊乱的心肌细胞(非心室肥厚本身)可能致异常电除极和复极及电传导障碍产生微折返。心肌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壁内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均可成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异位节律点,此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肾上腺素活性增高可能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起了潜在的重要作用。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有肯定价值,可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1.5,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严重时可引起二尖瓣返流,本组二尖瓣返流12例占25.5%,与二尖瓣功能紊乱及/或结构异常有关。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双异丙吡胺及胺碘酮,前三者能改善症状,但对能否预防猝死改善预后不清楚,据称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和预防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极为有效,并能减慢心率,从而明显减少猝死的发生,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预后。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肥厚型心肌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扩张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您好, 扩张型心肌炎, 建议对症治疗。根据你的症状口服, 地高辛, 消心痛, 丹参片, 治疗。注意休息。 及时的遵医嘱治疗。
2个回答
请问心肌肥厚怎么治疗
你好建议到心内科正规的进行治疗
2个回答
请问肥厚型心肌疾病该怎么治疗
心肌炎与心肌病有何区别心肌炎系指各种因素或病因引起心肌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临床上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类型.心肌炎多发生在感染过程中,其致病病原体可为细菌,真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还可发生于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疾病和风湿病等.细菌感染中以白喉性心肌炎最多见,为白喉的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中毒性肺炎并发心肌炎的发病率也较高,预后也较差.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所致的心肌炎较少见.最常见的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致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病变主要为非特异性的间质性炎症.心肌病系指各种病因累及心肌使心肌肥大,变性或坏死,结缔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等,但无炎性改变.心肌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心肌病继发于全身性疾病,为全身性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致病病因包括:内分泌病,营养缺乏和代谢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严重贫血,慢性酒精中毒,脚气病,血色病,糖原累积病,尿毒症和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如砷,锑,吐根素,钻等.物理因素:如电击和中毒等.其他:如结节病,神经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运动失调等).原发性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和未分类心肌病.大量的病例及病理分析证实,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病情反复波动,进行性加重会使心肌发生不可逆的病理转变,就可转化为心肌病.心肌病与心肌炎的预后转归截然不同,一般来说,心肌炎是可以治好的,而心肌病因其病理改变呈现进行性恶化难以逆转,预后很差,因此防止转化成心肌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尽管典型心肌炎症状已缓解,但病毒对心脏的损害持续发展,心脏逐渐扩大,发展为室性,房性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病理亦证实,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活检组织中,心肌炎检出率为67%.为此,积极防止病毒性心肌炎转化为心肌病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对一些可以引起心肌病的早期治疗,尤其当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时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生心肌病需及时进行必要处理.
1个回答
关于肥厚型心肌疾病该怎么治疗
你好,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是不可能根治的,需要积极进行病情评估,明确是否是具有手术治疗适应症。指导意见:你好,对于梗阻性病变,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积极重视,就诊心内科,全面明确梗阻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注意看心脏功能,明确能否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药物治疗,延缓心肌进一步的肥厚,积极重视,就诊医院。
1个回答
关于肥厚型心肌疾病怎么治疗好
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以抗炎治疗为主,要注意休息,平时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来促进恢复的
3个回答
想知道请问肥厚型心肌疾病怎么治疗
指导意见:这个一般是有心供血不足的现像,可以吃一些丹参片来活血会好起来的。
3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