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肺结核

>

肺结核的手术适应症

肺结核的手术适应症

  (一)空洞型肺结核:经内科初治或复治规范化疗一年以上的空洞性肺结核空洞长期不闭合,或者空洞时大时小,痰菌持续或间断阳性,特别是结核菌耐药的患者应该首选手术治疗。这是具有消灭感染源、防止结核病扩散的积极预防意义。另外,周围有坚厚纤维组织的厚壁空洞性肺结核药物很难达到有效部位;或者有支气管病变而引流不畅造成的张力性空洞且直径大于3cm的巨大空洞,下叶或近肺门处空洞以及曾经反复出现过播散且经复治治疗好转的空洞等,为及早消灭传染源和预防肺结核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早考虑肺切除术。

  (二)空洞型肺结核继发曲霉菌球:痰结核菌多呈阴性,但常常出现反复的小量咯血或大咯血,药物治疗无效者。

  (三)一叶或一侧毁损肺: 肺内常有有广泛的纤维干酪样病变,并且多伴有支气管扩张和散在多个小空洞,这样的肺基本上已失去呼吸功能,且多痰、咯血。初治或不规则治疗超过半年,如果痰菌阳性或临床症状明显,并且对侧肺无明显活动性结核病变,肺功能和全身状况许可,应根据病变范围作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

  (四)结核性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的支气管狭窄: 如反复咯血、感染或痰菌阳性及肺不张,需手术切除病肺。对上肺的病变并且无临床症状者,可以观察,但是对中叶和双下肺的病变我们认为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五)结核球和大块干酪灶: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包裹性干酪样坏死组织或结核性肉芽组织。如直径大于3cm,规则化疗无变化,患者要求手术者,可作为手术的相对手术适应症。如果在临床观察中出现病灶中央溶解,或不能排除肿瘤,或痰菌阳性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对直径较小、无症状、且痰菌阴性,如果有条件进行定期随访检查者,可不手术。

  (六)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对24小时咯血累计超过600ml或一次大于200ml量且有窒息和休克征兆,如果出血部位明确,心肺功能许可,保守治疗差的患者应及早手术。

  (七)肺结核合并脓或气胸:早期应及早引流,效果不明显时,应该行开胸探查或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肺结核在线咨询

更多

感染肺结核发烧吗

肺结核会引起发烧。肺结核患者出现发热,首先需要明确发热的原因,如果发热是结核导致的,就需要加强抗结核的治疗,可以选择二线药物或者静脉使用抗结核药物。如果是继发感染造成的,就需要根据激发感染的病原菌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首先就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是真菌感染,就需要适时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还有一种是基础疾病导致的发热,如恶性肿瘤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对相关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期间咯血

咯血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肺结核咯血是因为结核杆菌侵袭肺脏,导致支气管、肺泡出现炎性改变,支气管粘膜上的毛细血管渗透压发生改变,使得肺泡或支气管粘膜更容易破裂而出血,出血量大时就会表现为咯血。初选肺结核咯血,应根据出血量进行积极治疗,若出血量不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出血量较大则需要使用垂体后叶素等止血药物。同时应注意口腔的护理,防止残余留存导致口腔病菌和感染。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过程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肺结核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严重消耗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儿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一定要注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因为肺结核的治疗可以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两个过程,一般情况下,强化治疗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而巩固治疗大部分需要四个月左右,有的可能会延长一些可以达到十个月。

1个回答

肺结核治疗多久没有传染性

肺结核病,吃药多久传染性会消失,这取决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具体情况。如果患者病情不太严重,也不是耐药肺结核,一般经过几个星期的治疗,传染性就会消失。但如果是耐药肺结核,特别是耐多药肺结核,那么,传染期就要长得多。有时治疗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照样还是具有传染性的。总之,每个肺结核患者传染期的长短,各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1个回答

肺结核感染多长时间

肺结核感染多久后发病?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肺结核杆菌进入我们人体后,是否发病,主要看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感染的肺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力。第二是易感人群的一个防御能力、抗病能力。当感染的数量多、毒力强、而易感人群的抵抗力下降,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发病。反过来,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强,而感染的结核杆菌的数量少,毒力弱,有可能他不发病,所以感染了结核杆菌以后,他不一定就会发病。

1个回答

肺结核的感染率

肺结核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果身体抵抗力差,家中有肺结核病人或者经常跟肺结核病人接触,是有可能导致感染的,需要管理好肺结核病人的痰液,不要随地吐痰,室内勤开窗通风透气,接触肺结核病人时,最好是戴上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加强自身的抵抗力,适当锻炼,对预防疾病是有好处的,目前没有成人预防肺结核的疫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