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焦虑症

>

焦虑过度的危害

焦虑过度的危害

  如果焦虑情绪难以控制,持续时间太长,使人经常处于紧张惶恐的状态,那就是一种异常情绪,就演变为焦虑过度。其表现为经常提心吊胆,烦躁不安,心烦意乱,有的甚至肌肉颤抖,多汗,尿频,等等。对考生而言,考试焦虑对学习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危害人的认知过程,阻抑个体的认知活动考生必须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按要求复习所学过的内容,并按要求完成答题,过度焦虑会分散和阻断注意过程,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考试中要求考生能迅速回忆起第所学过的内容,以完成考题,而过度焦虑会干扰回忆过程,使考生头昏脑胀,回忆发生混乱,甚至根本无法回忆起学过的内容;清晰灵活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考试中的顺利作 答,但过度焦虑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会使考生的思维陷入混乱甚至停滞,同样不利逆水于正常水平的发挥。

  2.危及考生的身心健康不即使考试结束后,过度焦虑还会继续危害考生的心理,使其终日处于烦恼不安之进中,为自己的成绩担忧,为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而担忧,感到胆怯自卑;过度焦虑还则退危害考生的身体健康,考试焦虑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会导致有害于机体健康的变化,例如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等,这些生理变化对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有破坏作学习用使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心可见,过度的考试焦虑应该尽可能避免。

  应试者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检查自己是否焦虑过度。

  1.看能否自我意识到产生情绪焦虑的原因。正常人都会有焦虑感和焦虑体验一般说来自己能意识到出现焦虑的原因的往往属于正常焦虑;反之,如果不知道为什么焦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由于焦虑所引起的,就可能胡思乱想、陷入过度焦虑之中。

  2.看能否自我控制焦虑情绪如果情绪经常处在恐惧、不安之中,即使遇到一些枝节问题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有一个题目没有很快解答,就认为自己没指望了,或者莫名其妙地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这时很可能就是焦虑过度。

  3.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焦虑反应往往带有不愉快的情绪色调,在身体状态上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加深,头昏目眩,面色苍白,手发抖,睡眠很差,皮肤出汗,记忆不好等。如果是正常的焦虑,上述反应往往是阵发性的,只要情绪好转就恢复正常。但如果焦虑过度,身体反应往往是持续性的,甚至产生歇斯底里的反应。持续焦虑将导致身体衰弱,有时还会引起其他疑心病和神经症。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焦虑症在线咨询

更多

焦虑症引起肠炎

焦虑症是不会导致肠炎的。因为肠炎就是属于器质性疾病,而焦虑症属于功能性疾病。但是因为很多的焦虑症患者都会有一些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动和骨骼肌的紧张性,同时会伴有消化系统刺激症状,比如一些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因此患者可能会认为是属于肠炎导致的。一般积极的使用抗焦虑药物,随着焦虑症的改善,这些症状也会消失的。

1个回答

治疗头晕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也可以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口干、尿频、尿急等躯体症状。其中,头晕是较为常见的躯体症状,想要控制好焦虑症的头晕,也就是要积极的治疗焦虑症,在临床上,可以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控制焦虑症的症状,也可以选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双通道的药来控制焦虑症的临床症状。

1个回答

焦虑症为引起打嗝吗

不会打嗝的,焦虑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濒死感、晕倒感、窒息感等。此时,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命没有保障,常会出现拨打120急救。而对于广泛性焦虑症的患者,症状严重者会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坐立不安的感觉。当患者无法忍受上述痛苦症状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造成人生悲剧。

1个回答

考试焦虑症怎么治疗

考试焦虑症治疗方法:第一、心理治疗,考生需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身体,做一些放松的训练。在考试前多做些深呼吸、适当的做些运动,放松自己的身心,能够缓解考试焦虑症。也可以通过朋友的沟通,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来改善焦虑的情绪。第二、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比较严重,没有办法通过心理调节的方法改善症状时,就可以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不能私自用药。

1个回答

焦虑症怎么治疗方法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心理和物理等多种方法。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心理治疗可以使他们对疾病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改变一些错误的认识,客观地看待生活中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抗抑郁药物(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较少。新型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被取代。

1个回答

焦虑症早期如何引起

导致焦虑障碍的因素有四个,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就遗传因素而言,如果直系亲属患有焦虑症,儿童患焦虑症的可能性非常高。第二是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第三是心理因素。如果你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刺激,应对方式会更好,焦虑的可能性也会更低。第四,环境因素,如果生活中出现压力或者一些波折,患者如果是不太好的心理面对,会导致焦虑症发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