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岁青壮年最常见。因此,患者需尽早治疗,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药物治疗。
1、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是目前公认的优选药,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首次剂量为0.5~1mg,第2天为3mg,第3天为5mg,以后每天增加5mg,直至每天0.5~1mg/kg,新鲜配制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4~6h以上,总剂量为2~3g,国内谭爱莲等1993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性霉素B (AMB)总剂量小于1g的25例中,20例死亡。
该药静滴中常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可在用药前半小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口服或在静滴同时加地塞米松2~5mg,其他常见副作用有低血钾、贫血、皮疹、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故应定期作血清钾、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
AMB脂质体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它将两性霉素B (AMB)掺入脂质体中,使其凝聚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成为单体的两性霉素B (AMB)在体内缓慢释放,增加感染灶内的两性霉素B (AMB)浓度,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机体的毒性。AMB脂质体最大的机体耐受量可达25mg/(kg·d),而两性霉素B (AMB)最大用量为1mg/(kg·d)。严重病例可合并椎管内注射,首次剂量为0.05~0.1mg,用3~5ml自体脑脊液稀释后,加入1~2mg地塞米松缓慢注入,以后每次增加0.05~0.1mg,每周1~3次,
此方法可迅速减少脑脊液中隐球菌数目,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副作用为发热、下肢麻木、一过性小便潴留、下肢疼痛无力等。目前认为仍有20%~30%患者对AMB治疗效果差,因此,主张联合应用氟康唑或5氟胞嘧啶(5FC)。
2、氟康唑:通过遏制细胞色素P依赖酶,遏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优选药。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每天200~400mg,副作用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及肝脏损伤。国内姚志荣等1998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期疗法治疗1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前期两性霉素B (AMB)静脉滴注合并鞘内注射,同时给予氟康唑,至脑脊液培养转阴,继续应用氟康唑100~200mg口服维持,直至CSF直接镜检连续3次阴性后停药,结果10例患者均痊愈,无复发。
3、氟胞嘧啶:通过阻断核酸合成,遏制真菌生长。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 (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 (AM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口服剂量为100~150mg/(kg·d),总剂量为500~1000g(徐俊等,1996)。
脑膜炎在线咨询
更多
怎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主要采取为对症治疗、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降温、止惊、止痛、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 药物治疗 1.在急性期可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入,疗程不超过2周(但作用尚有争议...
1个回答
脑膜炎中医治疗
脑膜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可以采取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理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是患上了脑膜炎,很有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患上脑膜炎后,头部会出现疼痛的现象。通过中药调理,但是效果会见效慢一...
1个回答
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治疗方法如下:第一,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或者利巴韦林,疗程一般14天到21天。第二,脱水降压治疗。适用于有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的病人,常用20%甘露醇、甘油...
1个回答
细菌感染脑膜炎症状
这个情况来看的话,还是考虑细菌性脑膜炎是因某种细菌传染造成。分3种类型,即流感嗜血杆菌B型、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约80%是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一小部分健康人鼻内或体表携带这些病菌并不侵害人体,他通...
1个回答
脑膜炎是什么细菌引起的
细菌性脑膜炎是各种细菌感染脑膜引起的脑膜炎症,发生于小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及新生儿,由于孩子年龄小,抵抗力差,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不完善,很容易导致机体某些部位感染的细菌通过血脑屏障感染脑膜。主要...
1个回答
脑膜炎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脑膜炎有很多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脑膜炎是有不同症状的,化脓性脑膜炎:它是伴随发热、头痛还有呕吐等感染的相关表现;病毒性脑膜炎:它前期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相关表现,继而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脑...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