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强迫症

>

关注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关注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我们能够很好地辨认各种强迫症状,对每个症状也能详细加以描述。然而,病人的存在方式仍然显得那样的陌生、疏远,完全不同于我们的存在。病人和我们不同,与其说在于他内心的冲突(因为类似的冲突我们也有过),毋宁说是清醒的理智把他的整个异常如此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惊异。只要和他们相处下去,这种惊异绝不会停止。

  病人自知有病,但既不服药也不就医,即使就医也并不相信真能治好他的病。他的理智看得很清楚,他追求的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他的耽心是不真实的,他的重复动作是徒劳的,他像唐吉珂德一样在与风车战斗。病人一半像疑病症,一半像人格解体。

  受过良好教育的强迫症病人对自己的描述往往比从事精神科工作不久的医生的了解还要深刻:“我的一生只不过是困兽犹斗”;“我这个人呀,毫无办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我连只狗都打不过,还特别怕虎,这就是我的悲剧”;“我已经钉死在过去,完全无法面对现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柱成灰泪始干,说的是爱情,我却把它用在洗手上面了”,如此等等。

  确实,如果缺乏某些体验,智力和理性是无济于事的。缺乏完成感,病人不得不没完没了地重复,尽管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不必要的,荒唐可笑的,甚至等于犯罪。不论在英语、德语还是汉语里,精确和干净这两个词的含义都是密切相联系的。同样,身体不洁象征灵魂不洁,这在许多文化都是相同的。把行动碎成小片段去执行,使病人无法将他的精力贯注于任务取向的自我发展之正常实践之中。停滞和淤塞意味着腐败,病人也就不可能净化自己。这一切表明,病人缺乏向往美好未来的体验。另一方面是缺乏真实感:病人不论做什么事,至少还得加上一次额外的动作,如跺一下脚,吐一口唾液,说一句话,使自己产生所做的事确实已经做过的印象。然而,此种印象并不强烈或迅速褪色,病人只好再重复。

  顺从的举动伴随着内心的反抗,或者拒绝行动时内心却已经屈服。一位病人说:“我感到迫使自己在一份我反对的文件上签字”。强迫和反强迫来自同一个“我”,自我既是强力作用的对象,又是实施强力的主体。长此下去,一切都变得不真实,无定形,只剩下对抗是单独真实的体验。世界成了混沌,德国学者称之ungestalt,直译成英文是un-form,直译成汉语是“无形”,它是敌视生活的,因为生活是不断形成中的“形”由于笼罩着一切的敌视,生活成为“无形”,自我变成了影子,因为与“无形”对抗的也只是“无形”。强迫症者的世界具有“相面术的”性质,几乎一切事物是凶兆。有人说,强迫症病人生活在“敌对世界”(counterworld)中。Gebsattel认为,强迫症者的世界是由敌视“形”的力量构成称之为“反形”(anti-eidos,希腊词eidos意思是“形")。正是由强迫症者受着丧失自己的“形”的威胁,丧失自我的威胁,毁形力量的象征才得以控制病人的想像和决定他的行动。据Gebsattel,重建了“反形”这个世界,强迫症病人的各种症状和行为便都可以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这是现象学重建病人世界的一个范例。

强迫症在线咨询

更多

强迫症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强迫症可分为两大类,包括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较轻的强迫症病人来说,应优选心理治疗,因为心理治疗从效果上来讲要优于药物治疗,而且心理治疗的复发率远远低于药物治疗。而对于严重的强迫症应先选择...

1个回答

儿童强迫症治疗方法

儿童强迫症是可以治疗的。像你女儿这种情况,也不必太过担心。一般来讲,儿童强迫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你女儿这种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综合这三种进行治疗。其中首要的是心理治疗,可以带孩...

1个回答

神经性强迫症治疗法子

强迫思维能够分成强迫思维和逼迫个人行为。强迫思维就是指觉得抑郁、躁动不安的图象、影象、欲望反覆出現,令人觉得人的大脑逻辑思维仿佛没受自身控制一样,而逼迫个人行为是以便减轻时下的躁动不安与抑郁而执行的,...

1个回答

如何治疗顽固性强迫症

心理治疗和意志力训练可以治愈和暂时控制部分轻症的病人。患者出现强迫症状,并不是不知道这种症状的危害和不良后果,就是因为自身意志力难以抗拒这种不良症状,才表现出强迫症的病态。因此通过心理治疗和训练,只是...

1个回答

强迫症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患者可以到医院心理科、精神科就诊,通过精神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森田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治疗,通过让患者认识强迫症状,避免强迫性重复,尽可能减少对现实生活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氟伏沙明...

1个回答

轻微强迫症如何治疗

针对轻微强迫症的治疗,可以通过一些自己理解领悟的方式,比如说一些强迫念头,你可以尝试去不与它对抗,当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不要进行自我批评,不用内疚,因为强迫念头是自行出现的,你是不能控制的,接受这些念...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