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哮喘

>

控制小儿哮喘 饮食妙法来帮你

控制小儿哮喘 饮食妙法来帮你

  小儿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孩子生病,家长最着急,吃药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焦躁的情绪,从而再引发胃肠疾病,呕吐、食欲不振等,很让家长们苦恼。饮食调理没有副作用,又容易被宝宝接受,对增强宝宝的体质,减少哮喘的发作,有明显的效果。下面推荐几款食疗方供大家参考。

  薏苡杏仁露

  配料薏苡仁15克,杏仁5克,冰糖少许。

  制法将薏苡仁淘洗干净;杏仁,去皮、尖,洗净;冰糖,捣烂。将薏苡仁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煮至熟,加入冰糖,溶化即成露。

  功能润肺止喘,健脾化痰。本膳用薏苡仁,清热、健脾;杏仁,润肺祛痰、止咳平喘。此露适用于小儿肺脾气虚之喘嗽。

  番茄豆腐羹

  配料豆腐200克,番茄1个,色拉油少许,精盐、味精、湿淀粉各适量。

  制法番茄,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切成丁;豆腐,沸水焯一下,切成丁。锅内放油,烧至4成热,下番茄煸炒一下,放入清水少许,沸后加入豆腐丁,炖6分钟,放入精盐、味精,用湿淀粉勾薄芡,即可起锅装盆。

  功能清热润肺,止咳平喘。本膳用豆腐,富含蛋白质、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能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哮喘之症。番茄,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能健胃、生津止渴。此菜适宜于小儿支气管哮喘食用。

  茶叶煮鸡蛋

  配料鸡蛋2枚,绿茶15克。

  制法鸡蛋,洗净,将鸡蛋放入锅中,加绿茶和水400毫升,用文火煮,蛋熟后去壳再煨煮,至水干时取蛋吃。

  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本膳用鸡蛋,养心安神,补血养阴,清热解毒;茶叶,生津止渴,除湿清热。此菜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支气管炎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症。

  求医网温馨提示:有哮喘病的宝宝应尽量避免进食与发病有关的食物,哮喘发作时,宜食用以清淡、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忌食辛辣、油煎食品。缓解期应注意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瘦肉、鸭、鱼、鸡、蛋等,蔬菜、水果也不可少,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豆制品、牛奶、芝麻等可增强气管抗过敏的能力。

  【参考文献:《名医教您防治小儿哮喘》《儿童中医食养食疗》】

小儿哮喘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喘气声音很大

有时候宝宝呼吸声音比较重,其实是正常的,有可能是因为宝宝的呼吸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但是宝宝呼吸声音比较重也有可能是患病的前兆,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宝宝呼吸声音比较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是由于唾液堆积在咽喉,空气通过通过的因为颤动就会有声音,还有可能是宝宝感冒了,或者是有炎症的出现。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看看宝宝睡得是否踏实,有没有发烧,咳嗽的症状出现。

1个回答

小儿哮喘怎么治疗

关于儿童哮喘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听从医生,哮喘的治疗主要分三大部分:1、避免变应原,哮喘其实是气道的慢性炎症,家长要去医院检查找出变应原以避免接触变应原; 2、治疗病因,目前是使用雾化激素类的药物,还可以用提高免疫或是免疫的抑制性的治疗; 3、治疗症状,哮喘的症状因气道的平滑肌的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对此就是要缓解平滑肌的痉挛。如病情加重,要立刻前往医院治疗。

1个回答

患了小儿哮喘喘息怎样治疗

要仔细观察毛细支气管是否感染,肺部是否有炎症、高热的症状。适当用一些抗生素,如果是有炎症,可以吃些化痰止咳的药,排去体内的痰,严重患者最好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把体内的痰排出去。在服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是否不适或有其他过敏的症状,一旦发生要立刻暂停服用。如果肺部有炎症,可以吃些抗感染的药。少去人多的公共场合、灰尘多的地方。

1个回答

患了小儿哮喘干咳怎样治疗

孩子出现哮喘干咳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哮喘不治疗,很容易出现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比较常见的有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还容易出现气胸和纵隔气肿等,自由哮喘干咳的情况,注意孩子的保暖,要多让孩子喝点水,饮食清淡。而且要吃些药物来进行治疗,积极给予抗菌素、平喘药物治疗。平时注意观察,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

1个回答

小儿哮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哮喘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炎症,发病的原因比较的复杂,很多原因是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比如环境因素,饮食结构,药物及病毒,除此之外,空气污染也会引起儿童哮喘的发病,还有一些家庭装修中使用了未达标准的装饰材料刺激儿童的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反复咳嗽,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尽量的防止哮喘发作。

1个回答

小儿哮喘的症状一般有什么

儿童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伴有呼吸困难,常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常表现为慢性疾病,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