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已多年,但不推荐用在儿童和育龄期或妊娠期妇女病例。放疗作用相对较慢,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但放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缓解率高,可达75%~85%,复发率低,治疗成功所得到的缓解相对较长,缓解期可达半年至数年。
在放射性治疗的种类中,最为满意的是32P,它不引起恶心或呕吐,使用方便。32P为放射性核素β射线,物理半衰期为14.3天,组织受到的连续放射会持续几个星期。常用的是磷酸氢二钠盐,可溶于水,口服即有效,静脉注射效果更好。通过一种选择性内照射的方法,口服或静脉注射后,核素即选择性集中在骨髓分裂活跃的细胞中,甚至作用于骨髓造血祖细胞,并渗入到内膜的磷酸钙中,使骨髓不断接触辐射,发挥治疗效应。
具体方法:推荐方法:病人给药前予以低磷饮食4周,先通过静脉放血疗法使红细胞容量恢复正常,然后按74~111MBq/m2体表面积,静脉注射32P,总剂量不宜超过185MBq;或口服剂量166.5~296MBq,分两次口服,隔一周一次。为避免累积作用,3个月内不应再用32P。然而,如在三个月内不见效或红细胞容量又复上升超过正常,可采用静脉放血治疗,也有再给第二次剂量37~148MBq者,但一般病例不需要第二次用药。此后,应以三个月的间隔重复检查,在第三次注射后至少一年建议18个月不再注射,有资料表明,获得缓解需要的平均剂量为3~12mCi(1mCi=37M0Bq)。
效应:治疗后现有自觉症状好转,一个月左右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数下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通常需要2~3个月才下降,脾脏于用药1~3个月开始缩小。应注意避免产生贫血、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与X线治疗不同,32P不会出现放射病。
适应症:需经常放血者,长期应用骨髓遏制剂治疗无效或不愿坚持定期服药者,发病年龄在70~80岁且肝肾功能良好的老年患者,或有血栓性疾病者。
缺点:本法最大的缺点是急性白血病和非造血系统肿瘤的发生率升高。大约16%的患者在32P治疗后发生白血病,以2~8年内的发生率为最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在线咨询
更多
儿童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血小板减少,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可能是见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等,以及应用某些化疗药物后,常伴有贫血和白细胞的异常。二、血小板分布异常,引起血小板减少,如脾功能亢进、...
1个回答
新生儿巨细胞感染症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是鼻塞和咳嗽,还可能伴有呼吸速度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现象,一般是在呼吸道方面出现症状,与肺炎比较类似,而有些患病的新生儿还可能伴有肝功能受损或肝酶增高现象。新生儿患上巨细胞...
1个回答
地贫可以治疗
地贫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一般是不能彻底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是由于基因缺陷,导致人体出现有溶血性贫血的病症,而且在发病之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地中海贫血,对于地中海贫血一般是不能彻底...
1个回答
怎么引起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
1个回答
血小板减少会引起什么
血小板减少症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小于100×10^9/L。血小板减少可以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如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
1个回答
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关键还是得看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属于血小板生成障碍,一线治疗是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欠佳,可以应用艾曲波帕、血小板生成素、长春地辛等二线药物。2,幽门螺...
1个回答
血液被细菌感染怎么办
血液里面细菌感染的话,这个就是属于败血症,是属于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那会引起感染性休克,脑膜脑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的。需要是根据血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消炎治疗的。对于药物敏感的话,这大部...
1个回答
血液粘稠度低怎么办?
就你目前叙述的情况,如果拥有血液粘稠度比较低,这种情况证明血液粘稠度要比正常人要好的许多,目前这种情况用不着太过忧心,如果拥有血液黏稠度比较高,这种情况考量才是需要有及时干涉的,根据你叙述的情况,建议...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