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老年人糖尿病

>

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老年人糖尿病听名字就是不能吃糖,老年糖尿病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老年期起病的糖尿病和青壮年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者。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 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 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 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 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老年人糖尿病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过程中

,糖尿病早期的症状有:伴发口腔疾病,口渴,口干;尿频尿量多;常有饥饿,低血糖,乏力,流汗;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眼部疾病;皮肤瘙痒或皮损不易结疤等现象。一般采取药物救治,同时,重新调整饮食结构,倡导高蛋...

1个回答

小便异常是否为糖尿病?

这种情况不一定是糖尿病的表现出,也可能会是传染因素引来的,是泌尿系感染的表现出,也可能会是膀胱过度运动症引来的,也可能会是肾阳不足,肾阳虚引来的,或者是其他因素引来的,前列腺病,也可能会再次出现这种情...

1个回答

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根据临床诊断主要症状分类。在中医文献中常把烦渴病分成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

1个回答

是否是糖尿病三期

你有高血压、糖尿病,无论哪种病,如果经营不好,都会引来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当尿液里再次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就要考量肾脏受损的因素。这都要通过尿查蛋白,而不是通过观察尿里有有多少泡沫来确...

1个回答

糖尿病治疗治疗

糖尿病初期不建议用药物救治,建议压制饮食增强体育锻炼,压制一段时间后,血糖仍然不理想者,建议服食中药救治。中医中药自然平衡自动免疫疗降糖,中药无副作用,降糖效果显著。可以彻底恢复全身各器官的分解代谢平...

1个回答

我爷爷八十岁了,有糖尿病高血糖好些年了,

爷爷八十岁了,有糖尿病高血糖好多年了,糖尿病也没好办法,也是只好常年喝药压制血糖。伴发肺结核,建议诊断后,积极融合抗结核药物救治,肺结核虽然严重,但目前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救治及时得宜还是可以自愈的,但...

1个回答

空腹血糖7.8是糖尿病吗?今天的检查结果出来,去找医生都下...

您好,正常人实施糖耐量筛查,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同于7.0毫摩尔每升,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同于11.1毫摩尔每升,重复一次,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有多饮,多尿,口干,体型消瘦的症状,化验一次,就可...

1个回答

疑惑是不是糖尿病

,体重上升是糖尿病的个症状,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一般还拆分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并不拆分精神不振,食欲差,所以还建议患者到医院实施血糖以及尿常规的仔细检查,如果血糖指数已经下降,同时尿常规中发觉尿糖或者尿酮...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