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神经性厌食症

>

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三大方法

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三大方法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类在青少年及成人时期罹患的以刻意减少食量、明显消瘦且伴有心理、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暴食或暴食后呕吐,导致体重持续偏低,其他一些伴随症状包括体像障碍,对过低体重的不切实际的向往及对肥胖的极度恐惧。

  一、改善低体重造成的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可造成对病人生命的威胁,据西方国家报道,神经性厌食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死亡率可达10%。因而必须给予紧急处理。在体重指数低于14时应采用住院治疗。但此时绝大多数病人是拒绝住院的,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常采用口服、静点并用的方式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水肿的病人常常存在血浆蛋白低下,有条件者可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往往在病人入院时血色素并不低,但这可能是病人脱水、血液浓缩后的假像,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

  但长期不进食的病人,胃肠功能减弱,重新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切忌急于求成。一次进食量过大,会造成病人胃胀、腹痛。病人的体重增加1—1.5kg/周为宜。

  在促进病人进食恢复期间,可合并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炙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

  二、心理治疗

  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行为矫正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类型,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病人体重极低时采用。

  三、精神科药物治疗

  临床中使用较多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采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点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体相障碍)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的预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5年后,70一75%的病人恢复;而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8年的病人死亡率达5—8%,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

神经性厌食症在线咨询

更多

神经性厌食症怎么引起的

厌食症也就是神经厌食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发展,对美的认识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体型是最重要的,进而通过各种方式限制食物的摄入量,甚至通过主动性催吐,导泄泻的方式来控制能量的摄入,最终造成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发生。

1个回答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症状和治疗?

如果是经过了有关的仔细检查之后,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有关的救治,目前救治的方法也是要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的,而且有意的去节食节食,对身体一定会有伤害的,还是自己要从世界观程度上面来发生改变,要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节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着急

1个回答

神经性厌食症该怎么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是临床诊断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精神心理因素致使的,如果时间过长会引来营养不良,严重干扰身体健康。应当及时到正规公立医院神经内科复诊仔细检查,查明原因,由专科医生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药物,心理疏通和对症等方法救治。同时要特别注意饮食,饮食一定要清淡。

2个回答

神经性厌食症有什么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拥有进食障碍的一种,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精神心理因素,主要是由于对体型的太过观注,忧心排便过多导致肥胖,从而通过各种方式影响食物的摄入量,甚至催吐,导泄的方式,严重的会引发电解质失衡,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再次发生,但患者对于低于正常标准的体重仍相信是体重超标的一种疾病状态。

2个回答

神经性厌食症是什么?

神经性的厌食症一般是因为精神或心理因素致使的一种,看见食物以后就不想吃晚饭,没有食欲,甚至如果出现恶心干呕等等,这些症状叫神经性地悲观厌世,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或其他的办法来救治的。建议您尽早的到心理咨询门诊实施心理疏通,必要的时候住院治疗。

2个回答

神经性厌食症症状是什么?

长期节食可能会对于胃部除了神经功能引发刺激,现在一吃东西就想吐,证明是再次出现了一定神经性的厌食症表现出,自己首先通过心理实施调整,对于食物不要有太大的恐惧,可以先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容易吸收的食物,如果自己通过饮食控制不能够治疗的话,就需要有去医院神经内科通过药物实施治疗。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