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成人发热待查

>

胃肠型感冒中暑

胃肠型感冒中暑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身边好几个人都感冒了,而且啊不是普通的那种.有人说自己是胃肠型感冒,也有人说可能是中暑了,搞得大家一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两种情况听起来差不多,但真要细说起来,差别还挺大的.

胃肠型感冒,听起来像胃出了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种病毒感染.常见的症状除了喉咙痛、发烧、咳嗽这些普通感冒的表现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肚子痛这些消化道的问题.很多人一开始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结果发现还伴有发烧,才意识到可能是感冒引起的......这种病多发于春夏之交,特别是天气变化大、卫生条件差的地方,特别容易传播!

而中暑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了!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无法正常散热的体温调节失衡,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症状从轻微的头晕、出汗多、恶心,到严重的意识模糊、高烧、抽搐都有可能.中暑一般发生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晒或剧烈运动之后,尤其是在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那问题来了,胃肠型感冒和中暑到底有没有可能发生?还真有可能.比如一个人在高温下活动,身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就可能感染病毒和出现中暑反应。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治疗起来也更麻烦。

我之前就遇到过一个朋友,那天他刚从外面回来,脸色特别差,说自己头晕、恶心、还拉肚子。一开始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后来发现他体温也升高了,而且啊喉咙有点痛,这才意识到他可能不只是肠胃问题,而是胃肠型感冒加上轻微中暑!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加重病情。

那怎么区分到底是胃肠型感冒还是中暑呢?关键还是要看症状的组合.如果除了胃肠道不适之外,还有明显的感冒症状,比如喉咙痛 鼻塞、咳嗽,那多半是胃肠型感冒。如果是单纯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多,而且啊刚从高温环境下回来,那更可能是中暑。当然,还是及时就医,别自己乱判断。

治疗方面,胃肠型感冒主要是对症处理,比如退烧、止吐 补液,防止脱水.饮食上要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条汤之类的。而中暑的话,首先要降温,转移到阴凉处,解开衣服,用湿毛巾擦身,严重的话立刻送医.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人常说“热伤风”,其实这和胃肠型感冒还不太一样。热伤风更多是指在炎热天气里受凉引起的普通感冒,比如吹空调太猛 出汗后洗冷水澡这些情况!而胃肠型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跟受凉关系不大,主要还是通过接触传播或者食物水源污染的。

现在想想,很多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其实挺模糊的。比如有人一拉肚子就吃抗生素,其实病毒感染是不需要抗生素的,滥用反而不好.还有人中暑后第1反应是喝藿香正气水,虽然这个药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中暑严重了,光靠这个是不够的,及时降温并送医。

预防方面,胃肠型感冒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吃饭前、上厕所后。中暑的话,夏天要注意防晒、多喝水,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要小心......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人一不舒服就自己上网查,查着查着就开始吓自己。比如看到“胃肠型感冒可能引起脱水”,就开始担心是不是要住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自愈的,只要注意休息和补水就行。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胃肠型感冒也有传染性,特别是在家庭或办公室这种密闭环境中,很容易传播。一旦有人出现症状,适当隔离,餐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胃肠型感冒和中暑虽然症状有些相似,但成因和应对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平时多注意身体信号,别硬扛,也别乱吃药......要是实在不确定,还是去医院看看比较稳妥.

说到底,身体是自己的,平时多注意一点,关键时刻才能少受罪.

看完“胃肠型感冒中暑”这篇文章,希望你每天都能睡个好觉,不被吵醒,也不做噩梦.规律作息,身体更健康。小提醒:别总喝冰的,肠胃会受不了!

成人发热待查在线咨询

更多

喝酒中暑怎么解

喝酒后中暑,身体会更难受。酒精会让血管扩张,加速脱水,中暑风险更高。这时候要赶紧停下来,别再喝酒。找个阴凉地方坐下,把外套脱掉,通风好一些。喝点凉水或者淡盐水,慢慢补充水分。别一口气喝太多,小口喝比较...

1个回答

中暑阴虚还是阳虚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待久了,身体散热不畅就容易中暑。从中医角度看,中暑后要看体质来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阴虚的人中暑,通常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心烦意乱、手脚发热、出汗多但汗...

1个回答

中暑晕倒了咋办

中暑晕倒了,第一件事是赶紧把人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继续暴晒。如果周围有风扇或者空调,可以打开帮助降温。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找专业医生来处理。在等救护车的过程中,可以帮患者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身,或者...

1个回答

中暑如何用针灸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症,针灸在缓解中暑症状方面有一定帮助。中暑时人会感觉头晕、恶心、乏力,严重时甚至昏迷。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身体散热、恢复意识。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人中、十宣等。合谷穴在...

1个回答

中暑能否连续刮痧

中暑后能不能连续刮痧?这个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中暑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不适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恶心、乏力等。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一些不适症状,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如果中暑后身体还比...

1个回答

中暑头疼浑身冷

中暑以后,头疼得厉害,整个人还发冷,这种情况要小心。中暑不是小事,身体扛不住的时候,会出现各种症状。明明是热天,却感觉冷,说明身体已经失衡。这个时候,要赶紧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脱掉多余的衣服,让身体散...

1个回答

野外如何预防中暑

夏天在户外活动,中暑是常见问题。预防中暑要从喝水、防晒、休息三方面入手。天气热时,还没觉得渴就要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才喝。出汗多的时候,可以适当补充点盐分。出门要戴帽子、太阳镜,打遮阳伞。穿浅色、宽...

1个回答

中暑的西医名

中暑的西医名称是“热射病”或“高温相关疾病”。这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的情况。人在高温下长时间活动,身体出汗过多,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这时候,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失控,体温...

1个回答

夏季防中暑妙招

夏天天气热,容易中暑,得提前做好防备。出门戴帽子、打伞,遮阳防晒。太阳最毒的时候是中午,尽量别出门。要是**出门,记得多喝水,别等口渴了才喝。穿衣服要选透气、宽松的,出汗也容易干。家里要常通风,空调别...

1个回答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

小孩反复中暑头晕,家长要特别注意。中暑是因为身体太热,无法正常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孩子玩得开心时,常常忘记喝水和休息,这就容易出问题。每次中暑后,孩子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出汗多等症状。如果反复...

1个回答

宝宝慢性中暑

宝宝慢性中暑不容易察觉,但影响不小。天气热的时候,宝宝容易出汗多、口渴、精神差。如果长时间处在闷热环境中,可能出现慢性中暑。宝宝身体调节温度的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常见表现有食欲下降、爱哭闹、不爱动...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快看!文山亲子鉴定中心名单(附2025鉴定各类型费用一览) 蒙自23大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名单一览(附2025鉴定地址全指南) 开远23家亲子鉴定的中心地址汇总(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2025靠谱!贵阳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汇总(2025年鉴定收费详情) 重庆正规的亲子鉴定中心大全-共17家(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上海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名单(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北京靠谱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名单(附2025年鉴定费用透明) 天津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大全(附2025鉴定费用) 太原亲子鉴定中心名单汇总(附2025年鉴定费用说明) 武汉合法16家本地正规亲子鉴定中心一览(附2025鉴定流程) 合肥19所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大全(附2025年鉴定费用情况) 南昌亲子鉴定正规中心盘点(附2025年亲子鉴定流程) 西安20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一览(附2025年鉴定科学流程) 昆明亲子鉴定中心正规地址-共14家(附2025年鉴定费用标准) 南宁合法的亲子鉴定中心大全(附2025年鉴定办理流程) 海口亲子鉴定中心的具体位置全览(附2025鉴定办理流程) 福州亲子鉴定中心名单(附2025鉴定费用标准) 长沙亲子鉴定中心名单全览(附2025鉴定办理步骤) 正规!郑州本地17家当地亲子鉴定中心名单一览(附2025年鉴定流程) 发布!石家庄13间办理的亲子鉴定中心大全(附2025年度鉴定收费参考) 必看!忻州19家优质亲子鉴定中心名单查询(附2025鉴定费用解析) 准确!大同15大本地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一览(附2025年鉴定流程说明) 市治视神经萎缩在哪儿 长治合法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名单(附2025鉴定流程解析) 指南!吕梁18家亲子鉴定的中心地址列表(附2025年鉴定收费明细) 临汾22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一览表(附2025年鉴定流程规范化操作) 精选!晋中亲子鉴定中心名单汇总(附2025年鉴定费用指南) 北京治疗视神经萎缩在那好 运城合法18家亲子鉴定中心一览(附2025年鉴定流程规范化操作) 整理!铜川9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录(附2025年鉴定收费参考) 商洛合法12家亲子鉴定中心一览(附2025年鉴定费用解析) 延安18家亲子鉴定中心推荐(附2025鉴定的流程解析) 安康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名单(附2025年亲子鉴定费用) 汉中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全指南(附2025年鉴定费用解析) 北京哪里治的视神经萎缩好些 宝鸡17所亲子鉴定中心汇总(附2025鉴定费用透明) 榆林靠谱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名单(附2025鉴定费用解析) 哪里治疗视神经萎缩好啊 永仁13家正规亲子鉴定中心地址汇总(附各机构详细地址) 无极范围内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地址揭秘(附正规机构选择指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