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物体会不自觉得眯起眼睛,稍微眯一下眼睛就会看的清楚一些。其实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很有可能隐含屈光不正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近视后不佩戴眼镜,眯眼看东西,近视会不会加深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和近视的发病原理,才能更好的解释这个问题。
(一)眼睛的光学构造
眼睛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光学系统,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人的眼睛近似球形,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房水和玻璃体,当眼睛注视外物时,由物体反射的光通过这些介质,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凹部位。
(二)眼睛的成像和调节
平行光线从瞳孔进入眼球,睫状肌调节晶体的形状,使事物准确地落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将信号传到大脑,形成视觉。看东西是否清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眼睛捕捉和处理光的方式。
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则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可以调节焦距让进入的光线准确聚焦。但晶状体的弹性是有限的, 由于大部分近视患者的睫状肌疲劳、晶状体曲度过大, 导致晶状体无法准确调焦时, 就会出现视觉模糊。
眯眼看东西近视会加深
很多近视患者反映, 看不清东西的时候, 眯起眼会看得更清楚一些。这是因为,眯眼可以遮挡部分瞳孔,会对射入的光线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削弱弥散光线,减少散光的影响,从而暂时改善视敏度。
眯眼可以迫使肌肉收缩, 达到轻微调节晶状体的作用, 但这种暂时性视网膜聚焦的作用并不能持久,对缓解近视并没有实质意义。如果长期眯着眼睛看东西,会使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加深,以及发展出角膜屈折率不一致的散光。
说明:
1.根据物理学上的针孔效果和裂隙作用,眯眼睛看东西会清楚一点,散光和近视患者都会出现眯眼的情况。
2.眯眼睛看东西,虽然看得清楚了,其实眼睛更吃力。长时间这么看,眼睛周围的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眼睛酸胀疼痛等疲劳症状,眼睛近视度数加深的更快。
3.经常被迫眯眼,上下眼睑长期压迫眼球,会拉长眼球前后径,一些有严重屈光不正的人,如果不能及时配眼镜话,可能还会引起弱视。
为了眼睛的健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习惯,看不清楚时可以走近观察,近视则要及时接受治疗。当发现孩子习惯性眯眼时,就要考虑近视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以免造成以后眼睛屈光度的加深。
近视眼在线咨询
更多
3岁宝宝近视眼
宝宝的眼睛近视可能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系,也可能是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的。而小宝宝近视眼多属于假性近视,因此平时要注意帮其做好做好用眼卫生,平时不要让孩子过度用眼,尤其不能让孩子过早玩手机和长时间看电...
1个回答
治疗近视眼好的方法
近视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这是一种不可逆的眼部疾病。目前临床上多是使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就是及时佩戴矫正眼镜,可以延缓度数的增长,有矫正视力的作用。另外,一种就是可以进行眼部的激光...
1个回答
怎么治疗孩子近视眼
儿童近视应该先去专业的医院进行验光,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真性近视需要佩戴眼镜,可以等孩子成年后视力稳定再进行激光治疗。1、儿童应该积极预防进一步近视,平时要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1个回答
近视手术后又近视了怎么办
近视眼手术只能够改变近视的度数,并不能够彻底治疗近视眼,适合于度数满300度以上,而且度数比较稳定,连续两年内增长不超过50度的患者。如果度数持续增长或者手术之后再继续疲劳用眼是还可以出现近视的。近视...
1个回答
1000度近视应该怎么办
1000度的近视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近视,超过了600度就算高度近视,应该及时的前往医院进行检查,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近视的程度达到1000度属于病理性的近视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除了患者的视力...
1个回答
视力遗传爸爸还是妈妈
视力一般会遗传爸爸,也会遗传妈妈,如果父母有一方有屈光不正的,通常遗传的几率是比较大的,而且度数越高遗传的几率越大。如果父母有屈光不正,平时还要定期给宝宝测量视力,才可以密切观察视力的发育情况,并且还...
1个回答
近视手术老了会怎样
做近视眼手术老了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轻微眩光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晚上的时候视力会出现问题。近视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术的成熟技术也是非常高的,做过手术之后一定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在这段时间要注意用眼...
1个回答
视力4.7要不要配眼镜
4.7的视力需要不需要配眼镜,这个主要看年龄。如果是成年人度数比较稳定,而且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可以不配眼镜,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果是青少年,必须正确的散瞳验光检查。首先要确定性质,比如说近视、远视...
1个回答
近视600度是不是废了
600度的近视属于高度近视。建议平时配到合适的框架眼镜,注意休息,合理用眼,控制手机,电脑等精细用眼的使用,多看远处,多运动,可以做眼部的热敷,按摩,定期复查,一般情况这么高的度数,对生活不会有太大的...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