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脑瘫

>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

  脑瘫是目前影响儿童发育功能的伤残疾病之一,一旦患上将会终生存在,危害也是极为深远的。除此之外,由于早期脑瘫患者的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出现,如若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症状,也就是说诊断脑瘫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

  如何判断共济失调型脑瘫?

  1、脑瘫患儿经常张嘴,流口水,讲话慢且发音不清,语言障碍。

  2、平衡功能障碍,立位时重心在足跟部,为了维持平衡,患儿常常足尖翘起,加大足距以扩大支撑面积,向前弯腰以弥补重心后移。走路时因肌肉缺乏同时收缩的功能,维持姿态的能力障碍,而表现为躯干前后摇摆,东倒西歪的醉汉步态。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

  3、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追视与有目的抓物十分困难。

  4、运动发育与同龄儿相比有明显的延迟,表现运动笨拙不协调,头与躯干调节障碍, 1岁左右不会坐,即使会坐也不稳定。只有在两下肢屈曲,外展,支持面扩大的情况下才可能坐稳。站立时间较晚,大终2-3岁或更晚,患儿站不稳,易跌倒,手指精细运动障碍,动作不灵活。

  诊断观察言行是诊断脑瘫的关键

  在所有的小儿脑瘫患者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 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 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1/4。大多数的小儿脑瘫患者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不少小儿脑瘫患者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多数小儿脑瘫患者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脑瘫患者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推荐阅读:脑瘫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通过诱发电位检查诊断早期脑瘫

  诱发电位是利用计算机将神经系统对于感觉性刺激产生的瞬间电反应进行处理,了解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及其邻近区域的相关损害,常见的诱发电位检查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觉诱发电位。这些检查是判断脑瘫的客观指标,可以作为脑瘫早期筛查的手段。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反映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通路上传导功能的一项检查,能够相当敏感地发现脑瘫患儿听觉神经通路中的损害,是超早期脑瘫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以应用于脑瘫伴有视觉障碍与其他视网膜病变、前视路病变、视交叉病变等眼部疾病的鉴别,检查结果提示视神经萎缩是超早期脑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运动神经的异常,对于运动与姿势异常症状不突出的早期脑瘫儿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page]

  诊断脑瘫肌张力异常的方法

  1、抱起婴儿,根据抱起婴儿的手感进而判断婴儿的肌肉张力情况。肌肉张力降低的患儿抱起时会感到困难,有婴儿下沉的感觉,患儿容易从抱起者的手中滑落。而肌肉张力升高的患儿,抱起时手感僵硬、强直,如同一块板,不能顺势改变姿势。

  2、通过用手触摸四肢肌肉来感受患儿肌肉紧张度。正常儿童四肢触摸时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肌肉张力降低的患儿四肢手感柔软、松弛,对外力按压较少有抵抗。肌肉张力升高者,手感肌肉紧绷,对外力按压有较强的抵抗。


准确诊断脑瘫的必要条件

  3、对患儿的肢体作被动屈伸运动,判断肌肉张力。肌张力降低者,做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无自我控制能力。肌肉张力升高者四肢时,可感到明显的抵抗。

  4、观察3个月以上婴儿的姿势。正常的婴儿仰卧位时会自然躺着,可不断活动肢体,或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肌肉张力降低的患儿处于仰卧位时,四肢屈曲、外展,很少主动运动。肌肉张力高的患儿仰卧位时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动作刻板。

  脑瘫诊断的基本原则

  脑瘫诊断应该遵守三大基本原则,即存在高危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有脑损伤的症状。同时还要注意符合脑瘫的四要素,即中枢性、发育性、非进行性及永久性。

  诊断脑瘫前,应先寻找病因,按照家族史、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顺序仔细查找高危因素,当找不到高危因素时,诊断应慎重。诊断脑瘫需要有神经发育异常的症状,表现为发育落后和解离。发育落后是指发育的年龄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发育的解离是指在发育方面各个部分的发育阶段存在很大的差距,脑瘫儿常有运动发育和精神发育之间的解离,患儿常会出现智力发育正常,而运动发育落后。脑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较同龄正常儿明显落后,且出现异常姿势、异常反射、肌张力异常。脑瘫是生长发育中出现的中枢性、非进行性脑损伤,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是非一过性的,否则不应当诊断为脑瘫。

  相关文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原则方法

  诊断小儿脑瘫的必要条件

  1、婴儿期出现的非进行性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运动障碍或姿势异常。婴儿期是指1岁以内,非进行性是指婴儿的临床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严重,甚至死亡,中枢性瘫痪是指神经系统检查时显示出脑损伤的阳性体征,包括肌张力、异常姿势、腱反射及病理征等。换句话说,如果症状在1岁以后出现,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恶化,或者不具备中枢性瘫痪神经系统体征者,就不能诊断为中枢性瘫痪。

  2、发生在母孕期、围生期或新生儿期的及1岁以内的致病因素,或称之为高危因素。所谓围生期,是指母孕28周起到新生儿7天为止的这一时期。该阶段中的许多不利因素会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尤其重要的是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婴儿期的致病因素多见于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脑外伤、脑膜炎、脑炎、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头小畸形、脑积水等。

  3、进行性中枢性瘫痪及一过性运动发育迟缓。中枢性瘫痪可分为进行性与非进行性两大类,小儿脑瘫属于非进行性的,预后要比进行性的良好得多。所谓一过性运动发育迟缓是指某些小儿由于个体发育上的差异,在1岁以内运动功能可能比健康小儿的发育成熟时间略微慢一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追上来,最后与健康小儿的发育水平一样,早期很容易与小儿脑瘫混淆。

  4、可伴有或没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这里需要强调,对于脑瘫患儿的智力评价需谨慎,不要光凭一次的智力测验结果贸然做出过早的结论。

脑瘫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脑瘫

小孩脑瘫可能会出现啼哭不止和厌乳的情况,也有可能会造成吞咽困难和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矮小的情况。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快配合医生,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可通过矫形器、运动功能的治疗促进身体康复,也可辅助肌肉松弛药和脑神经营养药。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1个回答

一个月的宝宝脑瘫

得了小儿脑瘫,首先应该进行CP-E脑细胞免疫再生脑瘫康复工程,同时还要注意康复教育训练。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除医疗康复外,还要从教育方面给与必要的知识技能训练,以奠定人生基础。学龄儿童是重点,应根据智能情况,由专职教师给予特殊教育。职业康复的目的在于使小儿脑瘫患儿将来能在社会上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而根据患儿的能力或潜能进行某些适当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康复措施,是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康复主要是针对大龄脑瘫儿。

1个回答

三个月宝宝 脑瘫

竖头不稳或头易后背,身体打挺;双手经常握拳,双上肢旋前,双手不能搭在一起吃手;俯卧悬空时,双上肢后伸,处于身体旁或后侧方,呈飞机手;哭声单调,无回旋,为脑性哭叫;立位悬垂时,双下肢硬如木棒,呈剪刀样交叉,尖足;或双下肢软弱无力,无支撑。同时结合宝宝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黄疸,低血糖等,如有以上表现和病史,为脑瘫可疑。

1个回答

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治疗小儿脑瘫,我们一般采用综合治疗的措施,包括,一,功能训练,躯体训练,技能训练,语言训练等等均是可以的。二,物理治疗,包括水疗,电疗,能够改善孩子的自主运动,改善肌张力。三,矫形器的应用,在功能训练当中,会使用一些辅助的仪器、支具,用来矫正下异常的姿势。四,手术治疗,适用于痉挛型脑瘫的患儿,可以起到矫正畸形,改善肌张力的作用。五,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药物,如果合并癫痫的患儿,可以适当的使用癫痫的药物。

1个回答

小孩脑瘫怎么治疗

迄今脑瘫尚无有效疗法,可采取适当措施帮助患儿改善运动功能,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痉挛型、运动过度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障碍型及共济失调型等,应采取物理疗法及康复训练与药物相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 对于脑瘫患者,家长要树立孩子治疗的信心,千万别灰头丧气。导致脑瘫病情的严重甚至不可治愈性,另外家长还要做好孩子脑瘫的治疗医院选择,一些不法的小医院,一定不能去。

1个回答

脑瘫儿童抽搐怎么治疗

痉挛型小儿脑瘫通常表现的一个症状就是孩子肌张力会增高。肢体痉挛现象严重,那么有关治疗的话就会从这些方面来考虑了。而现在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FSPR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对于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来说就是一个神奇的治疗方式,通过在孩子脊柱上做一个神经后跟的切割手术,然后使得孩子的肌肉痉挛现象消除。将孩子的肌张力降到一个合适程度,然后孩子的肢体就不会再产生痉挛形象了,约束力也降低了,这样孩子的康复训练做的效果就会很好,只要孩子一直坚持做康复训练,那孩子恢复像正常人一样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