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后1周的孩子研究,1组每天10分钟抱成立位,脚踩桌面练习踏步反射;2组每周测一次踏步反射;3组每天仰卧做拉腿踏步体操;4组无任何检查或干预。结果2、3组第8周踏步反射减退;1组踏步反射保持且踏步次数增加,比2、3组早走1个月,比4组早走两个月。
研究观察到,2-6个月婴儿踏步反射消失后,抱成立位躯干浸入浴盆,又会引出踏步反射;在踏步反射未消失前,脚上加重可消失;统计还表明体重相对高的踏步反射消失早,显示踏步反射消失是与体重增加有关。
临床观察到,脑瘫儿早期进行踏步训练对肌张力过高的孩子可诱发尖足、剪刀步提前显现,但同时进行按摩、牵拉等治疗可阻抑异常步态,踏步训练可将下肢强直样发紧的发展趋势引导到踏步动作上。我们体会到异常早暴露比晚暴露更易控制,不仅可预防肌肉关节的二级损伤,而且较易在脑中以正确模式代替错误模式。
小儿脑瘫的护理
推荐阅读:小儿脑瘫常见治疗方法
国外亦有学者提出尽早干预错误模式有助于正确模式形成。他们观察到3个月开始训练的孩子走的更早,并且是稳定的步态。虽然踏步反射延迟消退可以是脑瘫征象之一,但研究证实,许多原始反射都与以后某些功能有关,踏步反射就是以后行走的基础,脑瘫时延迟消退与肌张力过高等因素有关。对肌张力低的脑损伤、脑瘫儿,常引不出踏步动作,宜先仰卧扶持双小腿做踏步体操。
四至六月
主要目标:主动翻身,促独坐、伸手抓物,继续前庭等感统训练,开始良好习惯和情绪的培养并贯彻在以后训练中。
主要方法:用语言、玩具引导翻身。 用语言、玩具引不出翻身的加穴位刺激促进翻身。扶成侧卧后加头后仰压推双风池穴,或者按压上侧肩井或环跳穴。拉双臂由仰卧至坐位,训练控头及独坐;扶持坐或独坐弓背较显时可按压双腰眼穴。用小玩具在孩子手、眼前引导其伸手抓。抱位髋关节屈伸训练。
五个月时可抱住孩子骨盆直立位面朝前,用玩具、语言引导弯腰及抬起动作。感统训练中球上运动在先前动作基础上增加:侧卧上下滚:侧卧球上,扶大腿及肩部上下滚,左右交替。侧卧球上的滚动,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水平头侧位滚动的信息,也促进躯干的侧弯功能。
六个月加俯卧前后滚时用玩具、语言引导双手交替向前够物,不仅可向前庭系统输入头下位的信息,也促进保护性降落伞反射形成。扶坐垫弹并向前倾倒,引导坐位倾倒时的双手保护性支撑。六个月加扶持孩子双腋部成直立位,在球面蹦蹦跳,训练下肢持重及膝、髋关节屈伸运动,为走、跳打下基础。
相关研究:翻身与爬相比,是成年以后还有的动作,是此阶段的重点项目。超过此年龄段还不会翻身,往往障碍造成翻身的异常在脑中形成较固定的模式,较难以被正确模式取代。必须对抗异常于早期,引导正常运动于该出现时,翻身及其他功能均是如此。[page]
七至九月
主要目标:俯爬、膝手爬,开始立位训练,向立位过渡的体位转换,拇它/食指捏小物,咀嚼及发音训练,感统训练增加新项目。
主要方法:用语言、玩具引导俯爬。 穴位刺激促进俯爬 俯卧肘支撑位,一前臂稍向前手背向上,固定该手同时按压该侧肩井穴,引发上肢用力;同时或稍后屈对侧下肢,扶足拇指蹬地同时按压该侧涌泉穴。左右交替、刺激俯爬。 推足/推位/俯爬模式促进俯爬。 会俯爬后可用爬过妈妈大腿等方法向膝手爬过渡。 用扶持蹦蹦跳、扶站、靠站等锻炼下肢持重。
不能持重的用立板捆站协助站立:经过一段捆站训练后,用玩具引导弯腰取物,训练髋关节屈伸运动。 坐起训练锻炼髋、膝关节屈伸,下肢持重,坐立位转换。完成不好可用坐起椅。 蹲起训练。蹲起姿势异常或完成不好,应予扶持,1人扶持双臂协助做蹲下、起来动作,另两人坐于垫上用双足、双手扶持固定踝、膝关节在正确位置上运动。扶迈步足跟不着地加扶蹲足前后重心转换。引导/扶持由卧/坐位向半跪位-立位转换。 引导/扶持拇它/食指捏小物。
口腔运动 面对面示范发音及咀嚼,用手帮助下颌活动,按揉咀嚼肌及相关穴位或用手指做口腔内按摩,利用“磨牙饼干”等促进咀嚼、吞咽、发音等。感统训练中球上运动增加。 扶坐颠弹并左右倾倒,引导作为倾倒是的双手保护性支撑。 扶持孩子双腋部呈自立位,在球面蹦蹦跳,训练下肢持重及膝、髋关节屈伸运动,为走、跳打下基础。侧卧颠弹大球时,一手扶骨盆,一手扶肩,交替做肩、骨盆向相反方向的牵拉,左右侧卧交替,锻炼体轴回转。 扶持孩子蹲于球面,颠弹大球同时做从足跟到足掌的重心转换,促进正确的迈步时足跟先着地的正确动作。
相关研究:爬行不仅是更协调的移动,是以后立位移动和其他协调动作的基础,也有助于认知能力的提高和情绪改善。美国哈佛地区调查,较晚会走的多没有经过爬。临床总结出,会爬后爬行量不易过多。一方面由于此阶段也是开始立位训练的月龄,时间有限;另方面膝手爬过多可致手腕关节变形。
一般每日爬行总量50-100米较为适宜。1岁后不会爬、走的孩子,主要应进行立位训练,咀嚼等口腔运动是易被忽视的第三方面运动,咀嚼训练不仅有助于牙齿及齿槽骨发育,有助于营养改善,也给正确发音打下基础。
十至十二个月
主要目标:独站、扶走/独走,手眼协调伸手抓物。
主要方法:扶站、靠站、保护下独站;牵手走、扶平行杆走,保护下独走。 不能独站、扶走或扶走姿势异常的,继续上述训练,并加捆站跨步站、捆站踢物等。进行上述训练时,有足内/外翻的用适宜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楔形板垫于前脚掌;有膝反张的捆站时膝后加垫;坐起椅训练起立时膝内弓的膝间加垫。立位训练必须在矫正异常姿势的基础上,立位训练与矫正同时进行不仅可增强肌力和骨关节稳定性,也有助于姿势异常的纠正。感统训练中球上运动增加。背靠球枕颈贴球站立,缓慢撤动球并用语言引导头前倾立直。面朝球站立/扶立,双手扶球,向前滚球引导手前伸扶球的保护性反射。
推荐阅读:
小儿脑瘫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脑瘫前期表现有什么呢
小儿脑瘫会引起很多症状,运动落后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不能因为运动落后就判断为小儿脑瘫,小儿脑瘫除了运动落后,还有姿势异常以及反射异常等症状,小儿脑瘫除了运动障碍以外,大约有一半的患儿合并智力低下,另外还有癫痫,有些患儿甚至会反复癫痫发作。
1个回答
小儿脑瘫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多为视觉听觉差、进食困难、四肢不协调,手脚无法张开,也无法蹦蹦跳跳,还会经常流口水,当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应及时检查。引起小儿脑瘫的病因众多,但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导致的,很多婴儿在孕妇肚子里的时候发生过缺氧、缺血等现象,从而导致小儿脑瘫。
1个回答
小儿脑瘫可以彻底治好吗?
脑瘫的救治的确很复杂。因为脑病的阶段已过去,后遗症是千奇百怪的,救治各有不同,总的来说,抱括两方面:一是治脑,一是专方。因为是后遗症,一般不靠药物或手术,主要靠活动。针灸与按摩疗法是救治小儿脑瘫的重要疗法之一,是经络调整的主要内容,也是祖国医学对小儿脑瘫的主要康复救治手段之一。针灸与推拿手法熟练于否将直接干扰着治疗效果的优劣,也是看病胜败的关键。首先家人要直视问题,面对现实,忍耐科学救治,看待患儿要有耐心,有爱心,忍耐康复信心.有条件的话孩子要送正规康复中心综合评价特训。常用的方法有:活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文体疗法,理学疗法(抱括水疗,电疗,光疗)教导(抱括特殊教育,诱导教导,世界观教导)矫形支具等.需要强调的是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精神紧张。
1个回答
小儿脑瘫导致的原因都有哪些?哪种程度是可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
小儿再次出现脑瘫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的,也就是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再次出现的,有利于脑神经生长发育的许多因素而致使的,具体的因素许多,而且也没特定的因素,培育自理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康复锻练以及各种的营养药物救治来稳定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期的康复锻练应当对于脑瘫的救治是非常有意义的,尽早治疗效果更好许多。需要强调的是时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瘦肉鸡蛋等食物,最好不能剧烈运动。
1个回答
我们还想再要个孩子,得小儿脑瘫的概率?
宝妈您好,对于孩子构成脑瘫,可能会是因为隔代遗传分解代谢系统的疾病,可能会是因为基因染色体的疾病,也可能会是在降生的时候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情况引来的,所以如果你们想要计算几下,再出个孩子得脑瘫的几率的话,你们最好是能,给孩子查明原因,他到底是什么?致使的脑瘫,然后如果是经染色体检验有问题的话,你跟孩子的父亲也是需要有去做几下基因染色体的仔细检查的。必须强调声明要多注意自身身体的保暖,不要吃刺激性的饮食。
1个回答
是不是抽搐预示小儿脑瘫?
您好,如果是宝宝,偶尔就一次突然睡午觉不经意间抽了几下,考量应该是睡眠做梦或者局部的肌肉痉挛致使的,一过性再次发生,如果说这种情况复发比较频繁,理应及时在抽动再次发生的24小时之内及时做下脑电图,剔除如何有癫痫的可能性,这和脑瘫是两码事,留意严密仔细观察,及早仔细检查救治,祝宝宝健康平安特别声明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物,禁止烟酒,坚持锻炼。
1个回答
同科室医院
热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