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心肌病

>

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既往无心脏病史,于妊娠最后3个月或产后6个月首次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由于妊娠、分娩使原有隐匿的心肌病从而导致显现出临床症状,故也有人将之归入原发性心肌病的范畴。本病多发生在30岁左右的经产妇。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一、围生期心肌病发病原因

  病因迄今不明,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双胎、多产及高血压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发病率增高,多产妇或多次妊娠发病率高于初产妇。有报道双胎妊娠的发病率7%~10%。Demaki报道一组患者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22%。国内徐增祥报道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亦占22%~50%,其发病率较正常孕妇高5~7倍。

  2.病毒感染

  围生期心肌病与一些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有关,尤其与柯萨奇B族病毒所致心肌炎关系更为密切。患者血清中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升高,补体结合试验单份血清滴度>1∶32。

  3.自身免疫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免疫因素有关。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得本病患者的辅助T细胞与诱导T细胞的比值增高。

  4.其他病因

  低硒、营养不良、代谢及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都是引起围生期心肌病的危险因素。

  二、围生期心肌病发病机制

  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PPCM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中发现有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及纤维化,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而且临床症状的改善与重复进行的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病理改善高度吻合,因此提出本病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所致。其后亦相继有类似的报道。

  动物实验发现,小鼠妊娠时其抗病毒活性减弱,而产后即恢复正常,故有学者认为PPCM是由于孕妇对病毒的易感性增加所致,或可能由于妊娠与分娩时,心脏负荷增加,加重了潜在病毒性心肌炎造成的心肌损伤,加之妊娠时免疫功能改变,促使心肌细胞对病毒感染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亦有医学专家认为本病与营养不良有关。由于妊娠时代谢增强,抵抗力低下,若此时摄入不足,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加之妊娠时常有贫血及产后哺乳,使机体对感染及中毒的敏感性增加。PPCM好发于经济条件差的地区,我国农村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营养缺乏有关。但亦有病人并无明显的营养缺乏史,故目前认为营养不良可能起诱发或加重作用,为PPCM的危险或易患因素之一。

  温馨提示:医学专家提出妊娠期代谢内分泌变化、母体与婴儿之间的免疫反应、药物过敏等因素为PPCM病因,但均未得到证实。目前认为年龄因素(>30岁)、多产、营养不良、双胎、多胎、妊高征、产后高血压等不是PPCM病因,但可为其危险或易患因素。

小儿心肌病在线咨询

更多

心肌病和冠心病的区别是什么?

心肌病和冠心病都是心脏病。主要区别是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等。劳累,情绪化,体力旺盛,感冒等因素,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pal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心肌病主要由心腔扩大,心脏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影响心血管系统并引起呼吸困难症状。

1个回答

心机病的具体症状是什么?

收缩性心肌病的超声表现为心包增厚,回声增强;心脏的形状改变,例如心脏的收缩位于房室环处,心脏的形状会像葫芦一样出现;房室大小的改变,主要是双倍的。在放松的中后期,壁活动受限,左心室壁受限。此外,舒张期室间隔出现异常向后运动。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的扩张表明肝脏充血的改变;脉冲多普勒表现出二尖瓣舒张期血流呼气的增加,减速时间的缩短等。

1个回答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如下:在第一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与劳累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次,它可能导致心绞痛,心前区疼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第三,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疲劳和头晕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晕厥或休克。第四种类型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并引起心pit和心律不齐的症状。

1个回答

右室心肌病早搏怎么治疗?

这取决于关联的过早搏动类型。如果是早期,则建议选择β受体阻滞剂,但如果患者伴有频繁的室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则建议应用胺碘酮。索他洛尔还可以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但应注意监测qt间隔。一些专家认为,它的作用可能比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更好。

1个回答

梗阻性心肌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种类型,药物治疗,化学消融和外科手术切除,药物治疗,通常采用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片口服,降低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口服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口服降低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顺应性。化学消融是利用无水乙醇,人为破坏相应的间隔分支,以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当然,手术切除肥大的心肌是最彻底的方法。

1个回答

应激性心肌病危害是什么?

该病的危害一般不大,很少会危及生命,最常见的主诉:急性的胸骨后的疼痛感。但有些患者表现出是呼吸困难或者晕厥,一些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快速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或者显著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和体征,有10%的患者,会出现心源休克症状和体征,比如低血压,精神状态异常,肢体发冷,少尿和呼吸窘迫。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