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乙型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作者: 北京北城中医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2-05-03 16:08:16
乙型肝炎为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发热。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慢性乙肝病因有哪些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HBV的抵抗力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可能会增加HBV的感染风险,包括:不洁性生活、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密切接触乙型肝炎病人血液和体液等。但是须注意,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HBV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的可能性也极小。
血液、体液传播:极少量污染HBV的血液或体液进入人体后可以造成HBV感染。近年我国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筛查,因输血导致的HBV感染明显下降,但是经血液、不安全注射传播仍占重要地位。
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或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修脚、纹身、扎耳环孔等均可能导致HBV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此外,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均含有HBV,故性接触也可传播HBV。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后传播。宫内感染主要是婴儿通过胎盘感染,围生期传播主要是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母亲的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等感染,分娩后传播主要由于母婴间的亲密接触。新生儿一旦感染,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HBV感染。
- 上一篇: 北京乙肝潜伏期的症状有哪些?
- 下一篇: 北京乙型肝炎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