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炎症性肠病

>

短肠综合征的饮食原则

短肠综合征的饮食原则

  如果由于肠外伤、肠扭转等原因,引起广泛性小肠坏死,而被切掉50%以上的小肠,病人也会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营养障碍、消瘦贫血等一系列症状,叫做短肠综合征。无论是“小胃”还是“短肠”,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胃肠功能虚衰,多数病人并不十分严重,肠道功能初步恢复时,宜选用低蛋白、低脂肪流食,如稀米汤、稀藕粉、果汁水、维生素糖水、胡萝卜水等,每次50~100ml,每日3~6次。

  一、饮食原则

  1、补充水的标准应该是,维持尿量在800至1000毫升。尽量不要超过1500毫升,不要低于400毫升。有病人反映,喝水过多,大便次数会多,由此导致肛门区烧灼样痛。喝水少,小便少,毒素不能有效清除,肾功能又会受损害。还要注意饮水的方式,最好一次喝一口,隔几分钟再喝一口。只要是清醒的,就可以一直吃、喝。

  2、吃饭的方式也应模仿喝水,应该不断地吃,一顿饭可吃时间长些。要改变一日三餐,渴了才喝水的习惯,饿了才吃的习惯。一天可以将三餐的量分成六餐或更多次餐,而且充分咀嚼食物。

  3、每月复查一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如果各项指标正常了,可以隔三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

  4、有贫血时,可肌注维生素b12100微克1次/日,连续半月

  5、有出血不易止住时,可肌注维生素k120毫克1次/日,连续半月

  6、如果肠子特别短,如短于50厘米,最好每日补充一袋至两袋预消化的肠内营养液如百普素或百普力,而且最好是鼻饲,以充分消化吸收这些重要且昂贵的营养物质。

  二、食疗方法

  1、养胃粥

  粳米100克,糯米100克,红枣10枚,熟牛肚200克,牛肉汤1000克,文火煮,加少量麻油后食用,牛肚有“以胃补胃”的功效,该粥有养胃健脾、补中益气的功效。

  2、补血粥

  小米2000克,猪肝100克,黑木耳30克,芝麻50克,煮粥后拌蜂蜜适量,早、晚餐食用。每100克猪肝中含铁25毫克,黑木耳中含铁185毫克,有益于缺铁性小细胞贫血。如果同时用叶酸和维生素b12,可改善内因子缺乏所致的巨细胞性贫血。

  温馨提示:当营养情况特别差的时侯,如面色苍白,白蛋白很低,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时侯,最好住院进行强化支持一段时间。如有脱发现象,最好每日口服一片金维他或施尔康,将其咀嚼粉碎后再咽下则效果更好。

炎症性肠病在线咨询

更多

请问炎症性肠病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有:一是恶心呕吐,轻症者一般2-4次,重症者可超越10-30次,并体现血样。其次,腹痛,一般在左下腹或腹部会有痉挛性绞痛,一般为阵发性,或反反复复复发。第二,腹部肿块,有时在左下腹再次出现腹部肿块。除了其他症状:一是贫血,一般为轻度贫血,病发时会引来大量出血性贫血。第三,发烧和严重疾病的人会发烧和中毒性血液症状,可能会是中度或高烧。

1个回答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炎症性肠病要在饮食生活习惯、饮食卫生以及饮食规律上做许多重新调整。不要吃辛辣、极冷、生硬的刺激肠胃的食物,尤其是辣椒、咖啡、浓茶等,要少喝啤酒。会增强肠胃压力,要以清淡为基础。多吃许多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必须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吃晚饭也不要吃得过饱,吃七分饱就可以了。

1个回答

炎症性肠病能根治吗?

肠道炎症通过救治可治好,这种情况质疑是结肠炎症引来的,或者是肿瘤引来的。需要有去医院做个大便常规的仔细检查,肠镜的仔细检查,确认具体的情况,对症救治。炎症引来的,可以配抗生素类药物实施救治,可以用中药实施救治,同时留意几下饮食,别吃辛辣的这些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清淡饮食。

1个回答

克罗恩病饮食要注意哪些

克罗恩病饮食需要有留意制订个科学的膳食计划,该计划需创建在专家的指导下,重申少食多餐、少渣低脂饮食,确保身体取得丰富的蛋白、热卡以及营养,还需要有消化维生素及矿物质。其实得了克罗恩病并不可怕,患者要认为自己是可以战胜病魔的,只要及时发现症状,并且对症治疗,缓解病情及康复的几率都非常大。

1个回答

克罗恩病患者需要少渣饮食吗

采取低脂、少渣饮食,由于恶心呕吐及脂肪炼化不良,脂肪应干扰在每日40克以下。又因小肠末端肠梗阻,粗纤维不易通过,而且病损范围广,为使肠道获得适当歇息,膳食中应尽可能防止机械性影响,采取少渣饮食。克罗恩病对患者们带给的干扰是非常大的,一旦发觉自身的症状,就要及时就诊诊病,同时多看重饮食问题,以清淡食物为基础,期望克罗恩病患者能获得专业治疗。

1个回答

克罗恩病有什么症状表现

克罗恩病表现出为腹痛、恶心呕吐、肠梗阻,伴发发烫、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出。病程多致成,反反复复复发,不易根治。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除了治疗克罗恩病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留意饮食,并且要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情,以此来增强体质放慢康复速度。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