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中,男3L例.女23例年龄1.5~l4岁.平均6.4岁。均为复发性分珏性中耳炎,其中第2收发病3例,第3次发病l4例,第4次发病5例,5次及次以上发病4例。两次发病间隔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平均3.5个月。每次发病均经临床检查、声阻抗测听及鼓膜穿刺.部分作纯音电测听确诊。所有病倒均行乳突常规x线摄片及鼻咽部高分辨线摄片检查.发现乳突气化发育不良34例
许多研究表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病因,同时也认为感染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儿咽鼓管、中耳乳突系统的解剖发育及生物防御与免疫系统均欠完善,因而发病率较高,若有相关疾病的影响.常使疾病复发或迁延不愈一因此对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详细的系统检查非常重要。本组病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发病例中.具有相若疾病影响的占88.9,。在诸多的因素中,又以腺样体肥大及慢性鼻窦炎最为明显
对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我们体会,除常规治疗方法外,还须注意:①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常较粘稠,不易抽出,因此对于积液粘稠或穿刺3次以上仍反复积藏者宜尽早鼓室置管,这样既便于积液排出,又可解除中耳负压状态,改善中耳粘膜的病理变化;②病因治疗是防止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重要手段。在本组病例中,由于特别注意病因的治疗,使其治愈好转率达90.7%,且随访中无一例复发;③对经系列治疗无效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考虑施行乳突凿开术,排除中耳积液,这对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有较重要作用。
中耳炎在线咨询
更多
慢性中耳炎的治疗
慢性中耳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所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中耳炎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单纯性的慢性中耳炎,主要是以局部用药为主,如果耳朵内的脓液比较多,可以应用双氧水将耳朵内的脓液清理干净,然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对于慢性骨疡型的中耳炎或者是胆脂瘤型的中耳炎,一般情况下是考虑手术治疗的。
1个回答
宝宝流脓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也是小儿失聪的常见原因。本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感染疾病,发病率高,易复发,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中耳炎是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部骨质,引起不可逆性损伤。如果在急性期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旦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不仅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有此病的人,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处理得当可以不影响听力。
1个回答
两个月的宝宝中耳炎怎么办
2个月宝宝中耳炎,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喂奶姿势不对引起的,因为宝宝咽鼓管比较平,又比较短,如果经常躺着喂奶,就会引起奶汁延着咽鼓管流到耳朵里,诱发中耳炎。所以喂奶的时候一定要把宝宝抱起来,宝宝头部要稍微高一点。现在有中耳炎症状,可以去耳鼻喉科清理一下外耳道,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对症处理。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口服或者静脉用点消炎药治疗。
1个回答
小孩中耳炎引起头疼
中耳炎严重时会引起头痛。急性中耳炎的发生会导致耳朵出现流脓的症状,脓液多了会刺激到鼓膜使耳朵产生耳鸣甚至刺痛感,刺痛感会放射到头部,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头痛。头痛了一定不要着急,着急容易产生内火,要及时发现病症,从根源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建议最近一段时间多注意饮食方面,多吃清淡食物,禁止吃辛辣刺激食物。
1个回答
甲硝唑治疗中耳炎
甲硝唑对于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是有一定效果的,可以减轻耳咽管的水肿,减轻耳鸣。而对于化脓性中耳炎,仅通过服用甲硝唑是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的,需要单独通过耳部用药来进行治疗。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去医院进行脓液培养,然后做药物过敏试验,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青霉素。平时要注意耳部的清洁卫生工作,尽量避免中耳炎恶化。
1个回答
中耳炎症状治疗
中耳炎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因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