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冠心病名中医
作者: 北京刘家窑中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5-10-22 17:19:02
北京有个老中医,住在鼓楼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人不多说,话也少,但找他看病的人常年不断。尤其是冠心病的,从国内各地来的都有。不挂门诊号,也不在医院待着,就在自家小院里头给人瞧病。墙上挂着块旧匾,字都磨得有点看不清了,说是五十年代就挂上了。
他不用听诊器,也不怎么开化验单。把脉的时候特别专注,三根手指搭在手腕上能静坐十分钟。有时候病人刚坐下,他就说:“你夜里三点醒过吧?”说得准得吓人。有人不信邪,觉得自己是来调血压的,结果老头儿直接讲出心脏早搏的情况,吓得差点站起来。
这老头儿治冠心病,不是光盯着“通血管”那套走.他认为心慌 胸闷 气短这些症状背后,其实是整体失衡。脾胃弱了,肝气郁了,肾气不足了,都会反映到心上来。药方里常看到健脾的党参 疏肝的柴胡,甚至补肾的菟丝子。看着不像治心的药,吃下去却慢慢见效。
有位东北的大哥,开车五个小时过来,带着厚厚一叠检查报告。支架已经放了两个,可还是天天心口发紧。老头儿看完说:“你这身子像冬天的水管,外面热乎,里面结冰。”开了个方子,没几天大哥回来说晚上睡得踏实了,手也不抖了......
但也有人吃了两周没感觉,急得直拍大腿。其实这路子讲究循序渐进。身体调理就像解绳结,不能猛拽。着急反而坏事.有人嫌慢,转头去打吊瓶 吃西药,结果三个月后又回来了,说“还是你这儿稳当”。
他配药有自己的讲究。黄芪用内蒙古的,丹参要三年生的,连煎药的锅都建议用砂锅。有次一个年轻人拎着不锈钢锅来问能不能用,老头儿瞥了一眼:“铁锅炒菜行,煮药?差口气......”
药材也不是一味堆量。同样都是活血化瘀,有人给桃仁红花各十克,到了他这儿可能只用三克,配上点茯苓 陈皮,反而效果更顺.他说:“心是君主之官,不能总拿猛药冲。”
也有患者问他:“能不能不吃西药?”他不说肯定停,也不全让吃。看人情况,慢慢减。有些人血压稳定了,利尿剂一点点撤;心率好了,β受体阻滞剂也开始减量.过程慢,但求稳。
不过这人脾气怪......下雨天不开门,说自己心神不定,没法替别人把脉。夏天最热那几天也歇着,说阳气外泄,屋里气场乱.想找他得碰运气,提前打电话还不接,只能按他说的时间去等。
还有些细节挺有意思。比如他不让病人穿高领衣服来看病,说是碍着脖子气血流通。问诊前不让喝浓茶,不吃韭菜葱蒜。有回一个患者刚吃完韭菜盒子进来,被他推出去:“回去漱口再来.”
他带了个徒弟,四十多岁,说话轻声细语。平时抓药 记方子都靠他。但真正开方,还得老头儿亲自动笔。毛笔小楷写在宣纸上,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作业,可药味搭配极有章法.
街坊说他年轻时在一家老中医院待过,后来不知为啥出来了。有人说他得罪了领导,有人说他不愿写病历,嫌太死板。反正就这么几十年默默看病,不宣传,也没广告.
冠心病这病,西医讲斑块 狭窄 供血不足。他不否认这些,但常说:“机器看得见血管堵没堵,看不见人心累不累。”有些人心脏跳得乱,是因为家里事压着;有些人胸口闷,是多年情绪憋着。光通血管不行,得把心里那团气解开!
有老太太哭着说孩子不回家,老头儿听着听着就给她加了合欢皮 郁金......说这不是心理问题,是“肝郁乘脾,扰及于心”。几副药下去,老太太说梦少了,吃饭也香了。
但这套东西难量化。你说它科学不科学?不好讲。可确实有人症状减轻,复查指标也改善了.医院大夫看了都说奇怪,怎么血脂降了,心电图也平稳了.
也有人质疑,说这是安慰剂效应。可安慰剂能让支架再通吗?能让二十年的老病不再发作吗?未必。但也别神化,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效。
关键是匹配!体质偏寒的,用温阳药就对路;火旺的,清热才合适。乱套方子不行。网上流传的“冠心病秘方”,他看见一次骂一次:“谁给你辨证了?自己瞎吃,出事别找我。”
现在人总想快,一吃就好.可中医调的是根。就像种树,叶子黄了,浇水施肥得等几天才能绿回来......心是大树的主干,更得慢慢养。
胡同口的小卖部老板说,这些年光熟面孔换了几轮,但每到周三早晨,门口总会排起队。提着药包的,拿着CT片的,还有拄拐的老爷子。没人吵,也没人催,就静静等着那一扇木门打开。
风一吹,院子里的艾草味飘出来,混着淡淡的药香。你知道,他又开始了一天.
关于“北京冠心病名中医”的文章就说到这里啦!希望你能每天抽空动一动,哪怕出去走走也好。活动活动,身体更轻松.小提醒:别太累,注意休息,健康最重要。
【免责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站对本文的原创性、内容的真实性,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 北京冠心病科预约
- 下一篇: 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