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眼底出血

>

眼底出血食疗方法介绍

眼底出血食疗方法介绍

  患上眼底出血,病人往往视力下降,思想负担重、情绪不稳定,此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通过食物来治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双耳汤

  取黑白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洗净泡发,放入碗中,加冰糖和水,隔水蒸1小时,熟后食用.有滋阴补肾,活血化瘀功效.可治疗血管硬化,高血压,眼底出血等。

  2、谷精旱莲银耳汤

  银耳10克,谷精草,旱莲草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上,下午各服1次.有凉血止血作用.可辅助治疗眼底出血,视力减退。

  3、菊花决明汤

  用茶菊花10克,槐花6克,决明子10克.水煎,1日3次分服.有清肝凉血之功,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所致的眼底出血。

  4、子肝片

  将蔓荆子20克,青葙子20克,栀子15克.用温水浸泡30分钟,入锅水煎取汁.再将猪肝250克洗净,切成薄片,入药汁内煮沸15分钟,入调料,待温服食.可以清肝泻火,凉血明目.适用于肝热上炎之眼底出血,目赤肿痛,涩胀羞明。

  5、茅根饮

  鲜茅根500克,冰糖适量.茅根洗净,用木槌轻砸破裂,加水煎煮30分钟,取汁入冰糖烊化.代茶饮,连服10-15天.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对阴虚火旺之眼底出血,口渴烦热者较为适宜。

  6、藕汤

  鲜藕1节洗净,切成薄片,加水煮成浓汤食用,每日1次,连服7~10天.可以健脾补血,益阴止血.本方既是膳食佳品,又是治病良方。

  7、糯米生地藕

  将老藕1节洗净,小头的一端少切一些,大头的一端去节时多切一些,暴露藕孔,从此端将糯米200克和生地15克装入塞紧,放入笼屉蒸熟,切片食用.每日1次,连服10~15天.可益气补中,滋阴清热,眼底出血诸症均可选用。

  求医网温馨提示:患者可以多吃瘦肉、禽肉、动物的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蛋白质。

  【参考文献:《眼底病诊断与治疗》《眼底病学》】

眼底出血在线咨询

更多

眼底出血是什么引起

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眼底病的一种,可以有多种原因造成,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等造成的视网膜出血。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动脉瘤破裂等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旦发生眼底出血,会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的眼科详细检查眼底、眼科b超等来确诊,并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的眼底出血可以通过口服药物促进出血吸收,例如常用的有卵磷脂络合碘片、和血明目片、云南白药胶囊等。如果保守治疗半个月到1个月左右,玻璃体腔内的积血无法吸收,并且形成机化物,有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风险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了。

1个回答

眼底出血要怎么治疗效果好

  得了眼底出血要查出来病因对症救治,中医救治采取望闻问切四诊八纲需要有面诊根据病情脉象对症下药,是从根本上救治,可以协助患者彻底恢复并大幅提高视力,予以稳定并且纾解病情,效果不错。建议你到医院眼科做相关检查,确认病因后处理比较好,不要盲目救治,单凭症状无法确认病情,容易错诊,以免坐失良机病情,留意歇息,禁术辛辣食物 ,具体的治疗方法由医生根据你的实际病情来制订擅长你的治疗方案。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合理膳食。

1个回答

一只眼睛眼底出血,突然无视力

您好;首要是要压制血压,其次是眼底出血。对于眼底出血救治,西医对本病的救治主要采取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救治。必须强调声明注意晚上不要关灯玩手机和长时间玩手机,不利于保护眼睛。

1个回答

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反复三次,现在眼底有血,看东西模糊。眼底照相显示无视网膜脱落现象。请问这个病

您好,根据您说的情况,是长期高血压致使的,建议要积极压制血压,仔细检查视网膜血管如何通畅,明确疾病情况,对症救治。平时留意歇息,饮食清淡,多喝水,少盐饮食,规律用药。需要声明注意可以加强室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放松眼睛。

1个回答

高血压导致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根据您的情况考量高血压引来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时间长以后引来眼底出血, 建议去医院进一步仔细检查,做眼底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如何行眼底激光,除了目前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稳定微循环药物对症救治。需要声明注意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在饮食当中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过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栓塞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再次出现头疼,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有给与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救治。建议患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加班,多喝热水,不要吃辣椒,不要喝啤酒,不要吃油腻食物,以防各种外伤等。必须强调声明另外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晚睡,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