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神病医院北京什么医院好
时间:2022-06-22
因为不专业,因为不懂,因为渴望康复,因为不想被歧视,因为期望能和正常人一样过日子,所以患者和家属坚定的信任医生,用药、住院、疏导,一年、两年、三年……多年之后,病情稍有好转,但依旧不能生活自理,或压根没什么变化。
于是,患者和家属开始质疑:我该不该听从医生的建议?
但是,如果不信任医生,会不会连控制都控制不住,病情一路恶化?
患者(家属)应该如何配合医生,才能达到临床康复的效果?有没有折中的办法让患者受益?
是的。精神疾病的治疗应由医生和患者共同指导、配合或参与,不能把治疗的任务直接包给医生。
正如我们之前解释过的,在家治疗精神疾病的好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有必要采用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治疗,便于医生制定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你要跟进并反馈,记录病情变化,与医生实时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视图可以是治疗远景的描述、先前治疗的视图或建议、或当前状况的描述。总之,要表达自己,积极参与治疗,帮助医生看到疾病看不到的一面。否则医生对疾病的治疗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落地。
所以不管你是病人(思维是健康的)还是家属,都不要听医生的建议。而是应该积极客观地参与疾病治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妨碍专业治疗的前提下,为医生提供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
一个专业负责的医务工作者,每隔7天左右就会与患者进行沟通,综合考虑症状、患者意愿、建议等因素,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跟上恢复进度,而不是把方案永久化。如果患者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来认定治疗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认定。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qyw20200526@163.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