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作者: 北京刘家窑中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5-07-12 09:57:56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听起来有点吓人,其实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这病和心脏有关,准确点说,是跟心脏供血的那几根血管出了问题。心脏自己也需要血液供应,这些血液主要靠冠状动脉来输送。如果这些血管变窄、堵塞了,心脏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一听说冠心病,第1反应就是年纪大的人才会得。其实不然,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三十多岁就得这病的人也不少。尤其是那些长期熬夜、抽烟喝酒、不爱运动、饮食油腻的,更容易中招.当然,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家里要是有直系亲属年轻时就有心脏病史,那你可得注意了。
症状嘛,常见的有胸闷 胸痛、气短,特别是活动后更明显。有些人还会觉得肩膀 手臂、脖子甚至牙齿都疼,但偏偏胸口不怎么疼。这种“放射性疼痛”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别的毛病。还有的人发病前根本没征兆,突然就倒下了,这种情况最危险......
诊断方面,医生一般会让你做个心电图,或者做一次运动平板试验,看看心脏在负荷下有没有异常。严重一点的话可能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这是目前最直观判断血管堵没堵的方法......不过这个检查稍微有点创伤,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
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看病情轻重。轻的可以吃药控制,比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这些药物,能缓解症状、减少心脏负担。严重的可能就需要支架或者搭桥手术了。支架相对简单些,恢复也快;搭桥属于开胸手术,风险高一些,但对某些复杂情况效果更好。
生活方式的调整特别重要,可以说是治疗的基础。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这些话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真能做到的人不多。饮食上要清淡,少吃油炸、高盐、高糖的食物。适当运动也很关键,比如每天快走半小时,就能大大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不过要注意循序渐进,别一下子剧烈运动,反而适得其反。
心理状态也会影响病情。焦虑、抑郁这些情绪会让心脏负担加重。有些病人本来控制得不错,一遇到重大打击或者长期高压状态,病情又反复了。保持心情平稳,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很多人得了冠心病以后,第1反应就是不敢动了,怕一动就出事。其实恰恰相反,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心脏恢复功能。关键是方法要科学,强度要合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复查也不能忽视.即使症状缓解了,也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脂 血压 血糖这些指标,因为它们都会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还有心电图 心脏彩超等项目,也不能漏掉.
关于饮食,有人说多吃鱼好,有人说坚果能护心,其实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夸大作用。营养均衡最重要,不能偏食,也不能指望靠某一种食物就能治病。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有些人觉得自己装了支架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是的,支架只是解决局部问题,如果不改变生活习惯,其他部位也可能出问题。支架术后还得继续服药,比如抗血小板药 降脂药等等,否则容易再次堵塞!
女性患冠心病的情况常常被忽视.因为她们的症状有时候不太典型,比如不是明显的胸痛,而是恶心、乏力、背痛等,容易被误诊为胃病或者其他问题。女性朋友也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上升.
儿童和青少年呢?虽然他们得冠心病的概率低,但如果家族中有早发心脏病史,还是要早点筛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未来的心脏病非常关键。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光靠药物或手术不行,生活方式的调整才是关键。早期发现 及时干预,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都能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别等到发病了才重视,平时多留意身体的小信号,比什么都强。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身边有人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脸色苍白 意识模糊等情况,千万别拖,赶紧叫救护车。哪怕最后发现没事,也比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强得多。
上面就是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问答内容。希望你每天醒来都精神满满,不觉得累。按时睡觉,身体会更健康.(小提醒:吃饭吃七分饱,胃舒服,心里也踏实。)
- 上一篇: 心脏病的各种症状
- 下一篇: 北京治疗冠心病供血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