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医生比较好的医院:抑郁症“宅”多了也会得?
时间:2022-05-05
科技发展,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整日窝在家中忙碌的“宅男”“宅女”们。一个人生活久了,也不于外界过得多接触,使得他们的情感受挫力差,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甚至演变成社交恐惧症,抑郁焦虑的心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进行
那我们该如何帮助这些“宅”青年们改变呢?今天青少年心理咨询着重要分享的是在生活规律上的一些改变。
除了让“宅”人群,多参加一些活动运动,还应当安排时间出去购物,而非在网上进行操作。培养一些户外兴趣爱好为主。一定要让“宅”人群与社会保持一定互动。
由于长时间的窝在家中,“宅”青年很容易生活节奏混乱,经常容易日夜颠倒,三餐不定,还有些夜晚吃夜宵的坏习惯(泡面),长期坐、躺着,不经常运动,从而造成一些身体的健康隐患。可能初期不会发现身体有什么特别不适,特别是年轻人,但是长久病状便会渐渐表现出来。因此,即便可以完全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要保持一定的生活习惯。另外,每天保持一定的外出活动时间,接触室外的新鲜空气。
同样还有些人群,也属于边缘的宅人,但他们另有称呼。
1、家庭主妇
全职的家庭主妇,整天呆在家里,最多也就是上市场买菜,叫朋友打几圈麻将而已,个人的社会职能并没有实现,而且缺乏与外界的有规律的交往。尤其是长期留守家中的青年家庭主妇,更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类心理障碍。建议多与朋友往来,还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性质的社交活动,充实自己。如果想要到外界工作,开始之前,比较好先去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下心理问题。
2、退休老人
退休老人也是另一种“隐性”宅人,只是目前多数称其为“空巢老人”。这些人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社交恐惧等症状,在家庭中的矛盾也有增加的可能。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qyw20200526@163.com;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