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医院:青少年抑郁症为什么会导致自残?
作者: 北京华佑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2-04-14 17:14:39
其实,青少年自伤行为非常的常见。当然,在这种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被称之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简称自伤行为。北京心理医院:青少年抑郁症为什么会导致自残?
甚至在国内自伤行为发生率高达27%,成年之后会逐渐下降,常见的方式有切割、灼烧、敲打、掐或抓挠、刺伤等等。虽然这类行为并非以结束生命为目的,但频繁、极端的自伤行为却会加大自杀风险。因此需要重视、正确的面对,避免悲剧的发生。
那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自伤行为呢?
青少年自伤行为最常见的动机是调节痛苦情绪。为了缓解抑郁、焦虑、愤怒、内疚、自卑、无助、绝望等情绪。因为他们觉得我不能伤害别人,那我伤害自己总可以吧?
还是那个孩子,据她描述她很清晰的记得比较好的次出现自伤行为是在一次期末考试之后。实际排名与她的期望差距非常大,这种落差感让她非常难过、自卑。而父母也并没有安慰她,只是让她自己反省和找找原因。
因此她感觉自己的存在似乎就是个错误,这种无处诉说又难以承受的痛苦让她完全崩溃。她甚至感觉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那一刻,她觉得只有伤害自己才能快速缓解痛苦,然后再平静地继续学习。其次,自伤行为也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青少年有些时候对自己的情况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但是却没人相信。比如孩子心情不好、情绪糟糕的时候想休息,想放松,父母会将逃避学习、小题大做、娇气、作等标签贴在孩子身上。而时间长了孩子也明白只有当程度上升到伤害自己了,父母才会对此有所重视,可能才会得到帮助。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青少年存在易感性。这些孩子对情绪有高度敏感性。也许只是一点点的琐事就会因发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而且往往无法在下一个情绪波动出现前缓解。这也不是孩子们的错,这属于个体特征,尽管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降低敏感性,但是在降低之前孩子们的敏感性依然存在,即使他们自己也不想这样。
- 上一篇: 北京昌平精神医院:科学看待心理精神疾病
- 下一篇: 北京华佑戒酒医院;越早戒酒对身体越好?